【薇羽看世間】李登輝故事(續) 台獨還是護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8月02日訊】大家好,這裡是《薇羽看世間》,我是陳薇羽。

在前期節目中,我們談到了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的功績和他的一些政治觀點。從留言區看得出,大多數人都感謝李登輝先生為台灣民主做出的貢獻,有很少一部分人,我是指台灣人,跟中共對李登輝的批判是一樣的。並且抓住李先生早年加入過共產黨,還有所謂黑金政治、賣國等等來說事。

我是不太贊同這種批判的,如果帶著藍綠的情結,是很難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看問題的。我不是台灣人,沒有台灣人那些黨派利益的束縛,我遠遠地看著台灣,看到的是整個台灣在全世界的格局。

說實話,在做這個節目之前,我對李登輝知之甚少,所以後來開始查閱。隨著了解李登輝先生越多,就越覺的他很不一般。他傳奇的一生,不僅對台灣走向民主自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對今天的中國人尤其是體制內的人來說,都有啟發和借鑒意義。

年少胸懷大志 一生勤奮好學

李登輝在年少時代所思、所想、所做,與很多同齡人就大不一樣。2004年,他在接受採訪時說,年輕時他主要面對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如何克服自我。因為他小時候深受祖父和母親的疼愛,為了使自己不被嬌慣,他讀中學的時後,每天早晨都第一個到學校洗廁所,鍛煉自己。他還在冬天游泳,也是為了克服自我。

第二個是死亡的問題。在16歲那年,李登輝開始思考,人為什麼會死?人死了以後究竟會去哪裡?他在日本上大學,還在一年級,就被徵兵,被問到想當什麼兵,李登輝說他想當步兵,想和死亡較量一下,拿自己的生死來搏擊一把,以戰勝自己對死亡的困惑和恐懼。但結果他被分配去當高射炮兵,因為他是學生兵,還不夠格上前線當步兵。

李登輝一生都很好學,並且學以致用。我們在前期節目中有說到,他在大學選學科時,首先想到的是要為中國的佃農打抱不平,小時候看到他們太辛苦,所以要學農業經濟,胸懷大志,將來要幫助解決中國人的基本生存問題,要讓中國人都能吃得飽。

有網友說,明明是日本滿洲國,說什麼中國人呢,其實不論歷史怎樣演變,那片土地上的人們,還是要吃飯生活。李登輝曾兩度到美國求學,也都是研讀農業經濟,並在康奈爾大學獲得農業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獲得美國農業經濟學會全美傑出論文獎。1968年他提交論文後就立即返台,受聘為台灣大學教授,兼職農復會的工作。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李登輝做事情的認真和連貫性,定下了目標,就付諸行動,並且持之以恆。

落實主權在民 志在造福臺灣

1981年,李登輝被任命為台灣省主席。在任內,他運用自己的農業專業知識,提倡「八萬農業大軍」,培養「核心農家」,促進農業改革及城鄉的平衡發展,同時推進稻田轉作,改進農產品運銷等等,確實是學以致用,造福台灣人。

「民之所欲 長在我心」,這是1995年6月,已經是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在母校——美國康奈爾大學公開演講的題目。他是史上首位進入美國的中華民國在任元首,也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首位訪美的在職元首。

他在演講中說,1965年至1968年在康大的求學生涯,是他一生中甚為難忘的時光。那段時期正是美國社會經歷民權運動與反越戰風潮的不安年代。雖然歷經動盪,但美國的民主制度仍然屹立不動。也就是在那幾年間,他深刻體認到,充分的民主是促進社會和平轉變的動力。

而他自1988年就任中華民國總統以來,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了解民眾的意願,以期由民意主導政府施政。李登輝引用《尚書》中,「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的說法,來表達他服務公職的準則,也就是:「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當下台灣民眾最關切的,就是民主與發展。民主必須包含對個人自由及社會公義的尊重,以及個人能夠直接影響國事的參與感。

他強調主權在民,介紹了台灣在極短的時間內,用寧靜、不流血與非暴力的方式完成了憲政改革,確立了政黨政治的制度,落實了主權在民的理想,使個人的自由意志獲得充分尊重。目前正大步邁向政治民主化。李登輝還說,台灣取得的這一非凡成就,是台灣2,100萬同胞共同努力的成果。

不惜放棄權力 從信仰中獲得智慧

有很多人都說李登輝是很厲害的政治人物,在台灣那種複雜的政治環境中遊刃有餘。這需要智慧,但更需要胸懷。

2003年,李登輝做過一個關於「國家領導人藝術」的演講。他說,要做一個好的國家領導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信仰。再就是,為國著想,不惜放棄權力。「身為政治家,要有那種為了國家,隨時都可以放棄權力的覺悟。」

他說自己2000年之所以放棄參選,是因為不僅可以對海內外展示台灣真正實現了民主,而且也是對打壓台灣的獨裁中共最漂亮的回答。

李登輝在92歲高齡時,以記錄事件的方式寫了一本講述他信仰的書。他不避諱的談到了過往的政治恩怨,但表示無意再掀政壇風雲,只是清楚羅列他在面臨困局時,禱告求助上帝所獲得的啟示。

他直言道:「當總統很艱苦,推動台灣民主化這麼艱困的改革,怎麼能夠順利進行?那是因為有上帝與我同在。」

李登輝從年少時就開始尋道,年少時困惑他的兩個問題,關於人性和死亡,其實就是對人生的終極困惑。他母親是佛教徒,他那時就跟著母親打坐,但是似乎並沒有解決他的困惑。

勇退共產黨 值得后人推崇

在李登輝20歲左右,剛好是在二戰後,台灣社會很混亂,特別在二‧二八事件後,很多台灣人對國民黨不滿,結果共產黨的宣傳開始生效,李登輝也像其他年輕人一樣,開始對馬列主義感興趣,認為這或許能振興台灣,應該走社會主義道路。

他開始研讀馬克思的《資本論》,還反覆讀過好幾遍,並加入了共產黨。然而,不到一年,他就退出了共產黨。因為他很快就看出了共產黨的做法沒有人性。這一年他24歲。

有人質疑說,你說李登輝一生反共,那他還加入過共產黨呢。其實在我看來,這並不影響,共產黨的欺騙性遠超出你的想像,很多加入共產黨的人最初都是抱著救國為民的理想而加入,很少有人識破並能當機立斷。

李登輝真的很有智慧,二十多歲,僅僅加入共產黨一年,就認清了共產黨只講黨性、不講人性的邪惡本質,很堅決地就退出來了。其實這段經歷,更加幫助李登輝堅定後來的反共立場。

李登輝退出共產黨,很值得今天的中國大陸人借鑒、反思,特別是體制內、還想為中國做點實事的人。共產意識形態決定了這個體制的運轉是惡的,在其中的個體,哪怕你是總理,想以個人力量改變什麼,也是無濟於事的,只有先退出這個邪惡的組織,其它才有可能。

李登輝退出共產黨以後,就逐漸開始懷疑唯物論。在歷經了二次世界大戰、又面臨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動盪不安,到而立之年,李登輝意識到「人生不僅止於追求真理,更重要的是必須有信仰。」在這種情況下,受到他妻子的影響,李登輝開始對基督教感興趣,最終成為虔誠的基督徒。

信仰在李登輝以後的人生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支撐作用。李夫人曾說:我們能夠平穩地活到現在,我想都應該是得到信仰的支撐;我們多次遇到挫折和沮喪時,都是信仰讓我們重新站起來度過難關。

軍隊國家化 推行民主憲政

台灣在首次直選總統後,李登輝開始推行軍隊國家化,軍隊不專屬個人,也無政黨派系分別,而是屬於全體國民,這是民主憲政的保障。2000年1月,李登輝在任時,立法院三讀通過《國防法》與《國防部組織法》,並確定於2002年3月1日正式實施。這兩部法確立了台灣軍隊國家化、軍政軍令一元化、文人領軍、聯戰機制的精神與方向。

2000年總統大選,民進黨獲勝,中華民國在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國軍參謀總長湯曜明發表聲明,明確主張「國軍的立場與使命」服從民主政治選舉出的國家領袖、以及保衛國家安全等立場。這被視為台灣軍隊國家化的實質確立。

聯想到中國的軍隊,從來都不是為了保護人民,而是為了維護某黨的統治,成為鎮壓人民的工具。坦克用來碾壓學生,水炮和催淚彈對準香港青年,軍隊醫院活摘人民的器官。最後,退伍軍人自己還得上訪維權。現在,是中共軍隊覺醒的時候了。希望看到有一天,中國軍人站起來,反制中共。

識破「一國兩制」陰謀 鼓勵企業根留臺灣

我們還是回來說李登輝先生的故事。他不僅是政治高手,在經濟治國方面也展現了他的睿智。儘管當時他推行的經濟政策受到商界批評,但是今天再回首,商界都在感念李前總統的經濟政策,高瞻遠矚,為台灣帶來的福分。

李登輝當時已經看到了,半導體產業是守護台灣的重要國防產業,並開始發展半導體產業。晶圓雙雄台積電、聯電就是在那時創立。李登輝還宣布兩岸經貿「戒急用忍」政策,要求把關鍵技術根留台灣。

不過聯電還是選擇到大陸協助設廠,台積電則選擇配合根留台灣的政策。那時兩家公司股價相當,但20年後的今天,卻是兩樣情懷。台積電的股價已經是聯電的18倍,截至今年第1季,台積電的每股淨值64.64元,聯電只有17.27元。聯電榮譽董事曹興誠2020年初曾坦言:「如果能重來,我希望我們沒有到大陸協助設廠」。

台灣律師林智群也說,「知道李登輝下棋看多遠了嗎?我們這些廢物還在睡的時候,船長已經看到冰山閃過去了」。

當時在發展半導體行業時,李登輝說,台積電會是最重要的護國神山。今天,台灣業界人士在緬懷李登輝時,感言「李前總統是守護台灣的另一座護國神山!」

1999年7月9日,李登輝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被問到「台獨」與「一國兩制」之間是否有折衷方案時,李登輝說,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又在1991年的修憲後,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並沒有再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

其實,「兩國論」是李登輝早已識破中共「一國兩制」的陰謀而出的對策。對照現在香港的「一國兩制」名存實亡,不得不佩服李登輝又一次先知先覺。

也有人質疑李登輝提出的中國七塊論是台獨。如果這些人知道,毛澤東當年提出27塊論,會怎麼評價?毛澤東在1920年9月3日的長沙《大公報》上發表過一篇《湖南建設問題的根本問題──湖南共和國》,文章中提到﹕「既然全國的總建設在一個時期內完全無望,那麼最好的辦法,是索性不謀總建設,索性分裂,去謀各省的分建設,22個行省3特區兩藩地合共27個地方,最好分為27個國。」中共五毛們要不要出來走兩步,評價一下你們毛爺爺的27國論。

其實中國歷朝為什麼都是稱皇帝,而不是國王?因為皇帝就像聯邦的總統,管的是各個諸侯國的國王。如果人民願意各省自治,成為一個民主聯邦中國有什麼不好!最重要的是人民安居樂業,享受民主自由的美好。

看看現在的台灣,人民享有言論自由,可以自由表達不滿,那些罵蔡英文的人,也有充分的自由去罵總統而不會被抓。還有選舉權,可以去投票選擇自己喜歡的總統。更讓人羨慕的是,台灣人有信仰自由。

當台灣人虔誠地信仰神時,也同時得到了神的護佑。信仰基督教的蔣經國,親手終結了蔣家王朝的統治,並在生命最後兩年,解除黨禁報禁,為台灣走向民主自由打開了通道。後有同樣信神的李登輝,親手廢掉國民黨的一黨獨裁專政,短短數年內就完成了中華民國從一黨專政到民主憲政的和平轉型。

2014年在接受BBC採訪時,有網友問李登輝,希望歷史對他有什麼評價?李登輝說,他只是希望,大家會說,在李登輝執政時,大家的生活過得很好。

李登輝從政40載,呼風喚雨,在晚年時常說:「我不是我的我」,被台灣人稱為燒腦的金句。如何解讀,留給大家來回答。

好,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的節目,別忘了訂閱、點讚和轉發。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薇羽看世間》製作組

本視頻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王曉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