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民調為何不可信?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0月07日訊】2016年美國大選,讓民眾第一次見識了主流民調與現實如何脫節。2020大選前,左派媒體仍然在渲染民主黨民調如何「領先」,似乎在重蹈4年前的覆轍。那麼,這些主流民調到底與事實相差多遠?美國大選民調究竟為什麼如此不可信呢?

民調繼續與現實脫節

2020大選前,美國乃至歐洲主流媒體報導的民調多數都顯示「拜登小幅領先」。其中彭博社10月6日報導的一個民調結果甚至聲稱,拜登的勝選概率達到了創紀錄的82.5%。

9月29日的總統候選人首場辯論後,主流民調繼續維持原有步調。但華裔經濟學家程曉農博士的推文列出的「非主流」媒體和機構的民調結果,卻是大相徑庭。

程曉農推特截圖。

這些有關首場辯論輸贏的民調顯示:胡佛研究院的結果是川普以82%比18%戰勝拜登;西語電視台Telemundo的結果是川普以66%比34%戰勝拜登;「Political Polls」的結果是川普以58%比26%戰勝拜登;網絡電視CSPAN的結果是川普以58%比28%戰勝拜登;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附屬的「WFMY News 」的結果是川普以88%比12%戰勝拜登。

10月7日副總統候選人的辯論之後,川普團隊宣布副總統彭斯大勝民主黨候選人哈里斯。但拜登團隊則刻意淡化辯論結果,而是高度「關注」辯論期間彭斯頭上停留的一隻蒼蠅。

與此同時,主流媒體的民調則聲稱哈里斯「大勝」。其中,CNN的註冊選民民調稱,59%的投票者表示哈里斯獲勝,只有38%認為彭斯獲勝。

但事實上,無論從競選商品製造量的「義烏指數」,還是總統候選人選前造勢大會的熱度,或是民間支持者遊行人數來看,川普似乎都大幅領先拜登。

美國主流民調之所以與現實脫節,一個公認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媒體和民調機構的左傾政治立場。

據法廣報導,出於對川普所代表的價值觀和政策方向的反對和憎恨,《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左翼主串流媒體更是在如今選戰的決戰階段,以新聞報導的方式加入選戰,並向拜登添送彈藥。《華盛頓郵報》更是在總統候選人首場電視辯論開始前的72小時內,公開發表社論表示支持拜登當選。

那麼,除了左媒和民調機構的政治立場外,是否還有其它原因造成大選民調的不可信呢?

民調機構為何喪失公信力?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程曉農博士接受新唐人《熱點互動》節目專訪時表示,美國民調報告失真的原因,關鍵在於那些民調機構的多數員工是偏向民主黨的,他們不能夠在調查中保持中立。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政治氣候左傾,很多川普支持者拒絕回答民調問題或者回答不真實。

程曉農說,相當高比例的支持川普的民眾,一聽到電話打來是民調,就會掛電話,拒絕回答。那麼一個民調樣本當中,拒答率,就是被你抽樣抽到的應答者,如果拒絕回答的比率高達一成兩成,這本身就表明這個民調失敗了。這樣的民調機構在職業倫理上應該歇業了,應該關閉,為什麼?它缺乏公信力。所以像CNN這類媒體,它在做任何民調都是沒有公信力的,就因為它拒絕公布拒答率。

川普競選造勢集會幾乎每次都人山人海。(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那麼過去多年來美國的民調機構,實際上已經普遍的隱瞞拒答率,從來不告訴讀者說,他們的樣本人數到底是排除了多少拒答的人剩下來的。那麼按照科學的抽樣調查方法的話,隱瞞拒答率就直接導致所有公布出來的民調數據偏離真相,這樣的民調數據根本上就是不可靠的,基本上是沒有參考價值。

程曉農說,民調可靠程度取決於三點,第一點就民調的抽樣的客觀性,第二點是問卷設計必須是中立的,第三是應答者的回覆內容必須是可靠的。你只有符合這三點,民意調查獲得的數據才能代表民意,否則就是只代表那個調查機構的意思。只要剛才講的三點中有一點不能滿足,民意調查就是無效的,不值得參考。

那麼關於第一點,什麼叫民意調查的抽樣客觀性,其實指的是說,必須是用隨機抽樣,就是你樣本當中,誰是被調查者是用統計學上叫的隨機抽樣。就是你用標準化的隨機數字亂數表,在電話號碼數據庫裡隨機的抽選被調查者,這樣才能保證在數理統計學上假設的可靠性。那麼與這種作法相反的叫主觀抽樣,就是說調查者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調查結果,人為的把這個隨機抽樣變成主觀抽樣。比方講,故意提高民主黨支持者在被調查者當中的比例,那麼數理統計學的理論證明,主觀抽樣的民調結果沒有任何價值。

冷清的拜登競選造勢集會現場。(BRENDAN SMIALOWSKI/AFP via Getty Images)

程曉農個例說,BBC幾篇報導提到,美國的民調業者內部在討論一個問題,要怎麼樣調高選民教育程度在取樣當中的比重,什麼意思呢?就是既然大中學老師很多人是左派,那麼就盡量訪問他們,用他們的觀點來冒充全體選民的看法。這說明什麼呢?說明確實美國有不少民調機構,他們的抽樣調查現在不是隨機抽樣,是主觀抽樣,是騙人的。

那麼剛才講到還有個關於應答者回覆內容的可靠性,這是第三點,第三個因素,現在同樣得不到保證。1980年的時候美國總統大選,出現過一個群體叫做「害羞的里根選民」,當時他們是中間選民或者是民主黨支持者,但是投票的時候投給里根了。但是基於社交壓力等等原因,他們沒有對民調業者說實話,所以民調查不出來,就是這批人到底他們投誰的。他嘴上說他可能支持民主黨,實際上投是要投里根的。

那麼最近幾年,美國也出現了「壓抑的川普選民」,這麼一個群體。為什麼呢?就是有一部分川普選民現在感受到政治和社會方面的壓力,這種壓力至少就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一些民主黨的支持者會對持不同政見的選民施加社會壓力,比方謾罵別人。甚至去人身體攻擊,還有去破壞別人在家門口所擺放的支持川普的標語。這就破壞了選舉自由,這就破壞了民主制度。如果一個民主制度下,有一批人不許別人投票投誰,這哪裡是民主制度呢,這是專制。

圖為10月3日,川普支持者在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Fort Lauderdale)駕船遊行。 (Joe Raedle/Getty Images)

另外還一個原因,就是由於現在大學和中學校園裡的左傾氣氛,很多政治正確的口號替代了社會道德、社會倫理,成了必須遵守的言論和行為規範。那麼在學生的社會化過程中,教師們灌輸的這些個政治教條,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那麼就進一步造成學生家庭內部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價值觀摩擦。所以很多家長為了避免和子女發生政治理念方面的衝突,只能在選舉相關的話題上面緘口不言。

程曉農提到,8月28號有一家cloud research的機構,發布了一份報告說,大概有12%的共和黨員他們表示,他們不會給民調機構提供誠實的意見,還有15%的中間選民說他們也這樣。民主黨人這樣做的只佔5.4%,就是說民主黨至少有5.4%的人他們其實想投共和黨,但他不說,也不告訴民調機構。

程曉農表示,民調機構想通過民調去影響選情,這本身就很危險,這就是民主黨的重大的對美國社會和民主制度的破壞。因為用民調機構設法操縱選舉,雖然美國法律上並沒有限制,這是一個職業倫理問題,民調機構你已經不是中立的調查機構,你是選情干預機構,你是試圖用編造的數據來欺騙社會,設法幫助民主黨當選的機構。所以它和共產黨的喉舌沒有區別,所以有人說美國的主流媒體,什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現在是政黨喉舌,其實民調機構很多也都是喉舌。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當應答者不得不隱瞞自己觀點,或者在民調中甚至故意提供假民意信息,那不但表明民調的失敗,也體現出來民眾對這個政治正確的嚴重不滿。

(記者鄭鼓笙綜合報導/責任編輯:雲濤)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