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資深媒體人:別理假民調 拜登將慘敗

川普將壓倒性贏得2020美國大選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0月13日訊】美國企業家、暢銷書作家、電視和廣播節目主持人兼政治評論家韋恩•魯特(Wayne Allyn Root)10月11日在保守派網站「Townhall」上發表觀點文章,闡述他對2020年總統大選的看法。以下是他的評述(略有刪改):

早在2016年,我就一直宣稱,「川普必勝!」那時,我參加了1500多次電視和廣播節目,告訴人們民意測驗完全是錯誤的。我一次又一次告訴唐納德•川普的支持者,不要理會「假新聞」和虛假的民意調查。

成千上萬支持川普的選民給我發了電子郵件,感謝我在看起來必輸的時候給了他們希望。數百名保守派廣播和電視主持人感謝我在川普的支持者們處於最黑暗和最低點時,保持了「川普軍」的精神。

不管是好是壞,這是我一生中最突出的才華:看穿錯誤的數學、謊言、民意調查者和主流媒體的欺詐和宣傳,並保持川普選民的興奮、熱情、專註和參與。

2016年我的判斷正確。今年的11月3日,我會再次正確。

盡管所有錯誤的民意調查均顯示出川普的支持率落後兩位數,但我相信川普總統正在爭取壓倒性的選舉勝利(略高於2016年)。我可以證明這一點。

首先,這次選舉看起來像是複制了2016年的過程。每次民意調查都顯示川普正走向災難。但是我有一個「秘密武器」。我稱它為「出租車民調」(The Taxi Poll)。我的好友在拉斯維加斯(Las Vegas)開出租車。他對每個坐出租車的人說:「我正在做一項民意調查。它是100%保密的。我完全不知道你的名字,所以,告訴我,你投票選誰?」這一調查,支持川普的結果是壓倒性的。那時我就知道將會發生什麽。

今天,我的秘密武器稱為「卡車司機民調」(The Truckers Poll)。我的粉絲在越野車中馳騁,他們都報告了相同的現象。在美國心臟地帶,有成千上萬的川普標誌出現在居家草坪上。但是拜登的標誌在哪里?幾乎找不到。

各位,請相信,民意測驗無所謂。人們對民意測驗員所說的不起作用。重要的只是幾個關鍵搖擺州人民的選票,尤其是佛羅里達州(Florida),以及中西部的俄亥俄(Ohio)、密歇根州(Michigan)、愛荷華州(Iowa)、威斯康星州(Wisconsin)和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我的粉絲告訴我,這些州是100%支持川普的。在小鎮和郊區,您找不到對拜登的任何支持。

今年是2016年的再現。川普振興了美國經濟,增加了制造業工作崗位,並贏得與中國(中共)的貿易戰,他是英雄。人們可能不會向民意測驗人士說,但川普是「中西部之王」。

媒體不停地引用任何顯示川普大幅落後的民意調查。但「民主研究所/週日快報」(Democracy Institute/Sunday Express)民調本週的調查結果顯示,川普以46%對45%領先拜登,並以很大的優勢贏得了幾乎所有搖擺州。這項民意調查並沒有對民主黨人過度采樣(大多數其它民意調查就是這樣做的),而是只對可能的選民進行了民意調查。搖擺州的選民意見是至關重要的。

另據保守派民調「民調觀察」(Poll Watch)的調查顯示,川普在搖擺州和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上雙雙獲得全國範圍內的勝利。而在大多數美國人最關心的「經濟」和「法律與秩序」這兩個問題上,川普則占主導地位。

最重要的是,新的蓋洛普(Gallup)民調顯示,有56%的美國人表示,與4年前的奧巴馬-拜登政府時期相比,他們在川普的領導下,現在過得更好。盡管有中共病毒(COVID-19)的影響,但絕大多數美國人今天的狀況比4年前要好。你以為他們會投票給拜登?

順便說一句,對於「你今天比4年前更好嗎?」這個問題,56%是蓋洛普得到的歷史上的最高數字。當年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總統在蓋洛普民調中獲得過44%的選票,並以壓倒性優勢贏得選舉。而川普如今是56%。

如果美國人還不能肯定川普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那麽在選舉前5天的10月29日,將發布第三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亞特蘭大美聯儲(Atlanta Fed)估計,經濟增長將達到34.6%,這是自1776年以來美國歷史上的最高值。

此外,自從1912年實施初選以來,從未有一名現任總統在初選中獲得75%以上的黨內選票後輸掉大選。而在2020年共和黨初選中,川普獲得了94%的選票。

另一個因素是,由於擔心中共病毒,拜登團隊幾乎沒有出過門。但是,川普的志願者已經在戰場州敲開了超過2000萬扇門。您認為選舉日會產生什麽結果?

順便說一句,拜登和副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上週四(10月8日)在亞利桑那州(Arizona)舉行了一場活動,結果只來了8個支持者。

自由派媒體即將在11月3日再次感到震驚和畏懼。川普也將再次贏得選舉壓倒性勝利。而我,也將再次被證明是對的。

(記者李洗塵編譯報導/責任編輯:東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