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士林護膚、助傷口癒合有5大妙用 挑選看1點

文/蘇冠米

凡士林是相當安全又受歡迎的護膚用品,它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不易導致過敏。嬰兒油、綿羊油都比不過它。

凡士林不會被皮膚吸收,所以能發揮鎖水、保護、滋潤的功效。針對皮膚保養,凡士林有5大巧妙用途

改善乾燥肌、幫助傷口癒合 凡士林的5大妙用

1. 改善乾燥肌

京硯聯合診所皮膚科院長蔡逸姍表示,很多患者因皮膚乾燥脫皮,勤敷面膜,結果反而引發刺激性或過敏性皮膚炎,這時比較安全的做法是擦凡士林。

使用時機:洗完臉或洗完澡後,以毛巾輕輕擦拭,在肌膚微濕的狀態下塗抹。或是先塗上乳液、護唇膏,等肌膚吸收後,再塗一層凡士林。

凡士林具鎖水功能,要在皮膚有水分的情況下塗抹,才能更好地保濕。如果肌膚很乾,塗凡士林意義不大。而油痘肌膚不能塗抹凡士林,否則,凡士林將油脂、皮屑封住,會使肌膚狀況惡化。

肌膚嚴重乾燥,則可能是疾病。蔡逸姍提醒,如果臉部肌膚紅癢3天以上,或有肉眼可見的大塊脫屑,想抓撓止癢,建議趕快看醫生。

對於指緣、腳後跟、膝蓋、手肘等比較的乾燥部位,凡士林也能發揮潤澤作用。正確的作法為泡完熱水、熱敷後再塗抹。

塗凡士林前,先洗臉、在以毛巾輕輕擦拭,使肌膚在微濕的狀態下塗抹。(Shutterstock)

2. 幫助富貴手、異位性皮膚炎的保養

富貴手會有粗糙、乾燥,甚至嚴重龜裂的症狀。除了擦藥膏之外,還可再擦一層凡士林。

使用時機:睡前先擦護手霜、藥膏或讓手微微濕潤,再擦上凡士林,並戴上棉布手套睡覺。若是先擦藥膏,建議等待10分鐘讓肌膚吸收藥物。

有些嚴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患處會有很多脫皮、破損,痛苦不已。皮膚科醫生有時也會讓患者塗完藥膏後,過10分鐘再擦一點凡士林作為保護。

3. 幫助傷口癒合

凡士林可防止傷口水分蒸發。「對於沒有感染的傷口,凡士林是很好的保護膜,能幫助傷口較快癒合」,蔡逸姍說。

適用情況:被紙張、乾淨刀子割到且乾淨的傷口,以及非感染性的皮膚外科小傷口。

不適用情況:車禍、跌倒擦傷、傷口有化膿或散發臭味,絕不可以用凡士林。

有些非感染性傷口的患者,擦抗生素藥膏會出現接觸性皮膚炎,傷處又紅又癢。而凡士林惰性高,不容易跟其它東西起反應,使用後不易過敏。

《美國醫學會雜誌》曾發表研究,對數百名皮膚科手術患者的1249個傷口做比較,一半用抗生素藥膏,一半用凡士林。結果兩者傷口的感染率沒有差異,但部分使用抗生素的人出現接觸性皮膚炎,使用凡士林的患者則完全沒有。不過,若傷口很長,還是建議擦外用抗生素藥膏。

4. 預防嬰幼兒尿布疹

長時間使用尿布的嬰幼兒,容易得尿布疹,在屁股塗凡士林則有預防效果。

皮膚科醫生現在也提倡在嬰兒的屁股上塗凡士林。蔡逸姍解釋,「凡士林有阻隔的特性,像金鐘罩、鐵布衫」,因此可以隔絕糞便和尿液,避免排泄物刺激稚嫩的皮膚。

適用情況:在嬰兒臀部的肌膚完好,沒有感染與紅疹的前提下才能使用。例如,出現念珠菌感染的白色斑點就不能使用凡士林。

凡士林有另一優點,就是無色無味,僅稍有油亮感,因而家長為小孩洗澡時不易過度清潔。蔡逸姍表示,有家長為孩子擦含氧化鋅的屁屁膏,但這類屁屁膏顏色很白,質地又很黏,會不自覺用力搓洗,反而弄傷寶寶。

在嬰兒屁股塗凡士林,有助預防尿布疹。(Shutterstock)

5. 感冒時塗抹,避免鼻子摩擦變紅

感冒時不斷的擤鼻涕,結果鼻翼周圍的皮膚經常因頻繁摩擦而變紅、疼痛。如果先抹上凡士林,可在肌膚表面形成保護膜並兼具潤澤效果,減少擤鼻涕時造成的傷害。

助長睫毛、修復指甲?凡士林被誇大的功效

凡士林固然好用,但網路上有些用法誇大了它的功效。

例如「凡士林塗睫毛根部可助長睫毛」,但凡士林並沒有助長睫毛的成分。

或是「卸除光療指甲後,擦凡士林可修復變粗糙的指甲」,可凡士林並無修復功能,僅讓指甲看起來較平滑有光澤。因指甲是硬角質蛋白,不會自行變平整,需等新指甲長出來,才能汰換掉受損的指甲。

還有說法是曬傷後可擦凡士林,但這並不完全正確。蔡逸姍指出,很輕微的曬傷,經由冰敷減緩發炎後,是可塗抹一層薄薄的凡士林鎖水。但通常會曬傷代表溫度和紫外線都很強烈,再塗凡士林會讓人覺得黏膩不適。若是已起水泡,更不適合塗抹凡士林。

挑選凡士林的唯一重點

使用在肌膚的凡士林,建議挑選包裝上標示有三重精煉凝膠的純凡士林(100%pure petroleum jelly)。任何有添加香料,甚至是維他命E的凡士林產品都不鼓勵使用。

蔡逸姍強調,多一種添加物會讓產品變複雜,例如維他命E屬防腐劑,有人會對防腐劑過敏。

若要使用在肌膚上,建議挑選純凡士林。(Shutterstock)

使用量只要一米粒大小

凡士林的延展性極佳,用量很省。只需以牙籤或布丁小湯匙等工具,沾取米粒大小的凡士林,就足以塗抺在臉部、雙手、嬰幼兒的屁股。輕輕推開形成一個薄薄的防護層即可,「只要有塗到就有鎖水功能」,蔡逸姍說。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