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也不救? 中共坐視紫光集團深陷債務違約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2日訊】中國半導體企業清華紫光集團週四(10日)一天內爆出對兩筆債券違約,加上11月的一筆債務違約,共計違約金額超過90億元人民幣。清華紫光近年在境內外瘋狂併購,最終因盈利不足而陷入巨額債務違約的泥潭。

中國紫光集團繼上個月對13億元人民幣債券違約之後,本月10日又有兩筆巨額債務違約,分別為境內50億元人民幣的公司債和境外4.5億美元(約29億人民幣)的公司債,皆無力償還本息。

紫光集團發表聲明稱,因公司流動性資金緊張,未能按照約定籌措足額資金,無法按期兌付本息,為此該公司鄭重向投資人致歉。公司後續將籌措資金,努力達成債務延期及和解方案。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紫光集團是中共國務院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參與者,被視為中國半導體企業的「國家隊」。紫光集團深陷債務危機後,紫光芯盛宣布,公司美元債自11月18日下午已開始暫停交易,停牌仍將持續。同時有消息指,成都的NAND工廠和重慶的DRAM工廠的建設計劃均面臨停擺。報導認為,紫光集團接連爆出債務違約,或許反應出了中國高科技業泡沫化的冰山一角。

台灣媒體則報導稱,紫光集團在2012年的總資產只有66.63億元(人民幣,下同),對應總負債也只有46.47億元,此後該企業走上了大舉併購的道路,先後收購了展訊通信、銳迪科微電子等公司。到2019年上半年,紫光集團的債券報告顯示,該公司總資產為2740.88億元,總負債則已高達2019.53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有息債務為 580.51億元人民幣,而紫光集團帳上現金卻僅有393.13億元。到2020年6月30日,紫光集團的總負債已高達2029.38億元。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助研究員王國臣11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指出,紫光近幾年的經營策略主要是通過大舉併購,獲取外國的技術後拿回中國生產,為此付出了高額的併購成本。當其獲利不足、資金無法周轉時,就爆出了財務危機。

王國臣還指出,當北京當局在「十四五」規劃中推動晶片自主目標後,中國大陸掀起了「大躍進」式的「全民造芯」熱潮。很多企業就以搞晶片為名領補助,但實際上在炒房。

王國臣說:「地方政府只是為了炒房地產,把那邊價值提升,企業出資的可能不是為做晶片,把人挖角過去後,只是為了匡地方政府的錢,所以那些真的大老闆看到地方政府錢進去之後,他第一個作法是把他之前投入的錢給撤出來。」

王國臣表示,因為高科技要投注10年、20年才能看到成果,地方官員升遷看的是5年內有無政績,不願做長期的事情。所以地方政府只是用新基建這頂「新帽子」去要資源,不做實事,他們也不懂高科技新基建。

東吳大學企管系講師林修民則分析稱,紫光的警訊透露出,不是政府不救,是救不了。以紫光這樣具指標性的晶片大廠都倒的話,很可能中國半導體產業會被衝垮。

林修民分析說:「(紫光)這件事情對中國晶片發展,是非常嚴重的打擊。就算有政治鬥爭,以目前國家亟須半導體,不會讓紫光倒的,應該是紫光債務的洞,大到救不了。」

(記者李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曉輝)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