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征西夏留滅金遺策 回歸長生天

天之驕子成吉思汗系列之十五

成吉思汗帶著一車車戰利品和眾多被俘之人返回蒙古草原時,蒙古草原沸騰了,人們通宵達旦載歌載舞,飲酒慶祝。

然而,成吉思汗卻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去休息,他的雄心促使他走向下一場征戰。他西征回來後選擇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背叛自己的西夏。

滅夏之戰

早在成吉思汗發動針對金國的征討之際,西夏與大蒙古國的和平條約下,卻無法掩蓋西夏國君的昏聵、官場的腐敗,西夏王朝的氣數即將走到盡頭。1211年,齊王李遵頊發動政變奪得政權,是為西夏神宗,他雖然想力挽狂瀾,也曾想與金國再度聯盟抗蒙,但卻遭到金國的拒絕,而他也沒有魄力單獨與成吉思汗開戰,只得繼續延續「附蒙伐金」政策,這使得其內部愈加不穩定。

1217年,成吉思汗派遣使者,要求西夏國君派兵隨同西征,夏神宗還未表態,其手下的大臣阿沙敢不先說道:「兵力不足,做什麼大汗!」然後把使者打發回去了。成吉思汗聽了這種狂妄、譏諷之語,很是生氣,遂親率大軍第四次發兵攻打西夏,圍攻中興府。西夏君臣竭力守衛,但二十幾日蒙古大軍都未離去,於是夏神宗出城逃至靈州(西北著名古城,在今寧夏境內),令太子李德旺留守。李德旺唯有遣使求和,加之成吉思汗此時打算西征中亞和歐洲,遂放過西夏,打算回來再征討西夏。

因成吉思汗無暇顧及西夏,西夏政權繼續苟延殘喘。1223年,不想成為亡國之君的夏神宗將皇位傳給了李德旺,是為夏獻宗,他決定再次使用「聯金抗蒙」的政策,再度和金國結盟,並趁蒙古大軍西征之時,聯合蒙古周邊各部落進攻蒙古人。

成吉思汗獲知消息後,即命經略中原漢地的大將孛魯自東西下攻擊西夏,並拿下西夏的銀州(今陝西境內),捕獲西夏大將塔海,殺西夏軍數萬,得牲畜數十萬。

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返回漠北,決意徹底征服西夏。征討之前,成吉思汗派使者去見夏獻宗,責問昔日譏諷之事,夏獻宗知大難臨頭已無可逃避,遂放話寧可與蒙古一戰。

於是,在1226年二月,成吉思汗發動了大規模的滅夏之戰,時間長達一年半。當時成吉思汗雖因馬受驚而墜馬,導致肌肉受傷,還突發高燒,但他也沒有放棄。

蒙古軍兵分兩路,一路十萬主力軍由成吉思汗親自率領,首先攻破斡羅孩城以西的黑水城,其後擊敗位於賀蘭山的西夏大將阿沙敢不,夏季到達渾垂山。另一路蒙古軍由大將阿答赤率領,先後拿下甘州(今甘肅張掖)、沙州和肅州(今甘肅酒泉)。

秋季,蒙古大軍又攻下西涼府(今甘肅武威),過黃河九渡,取應理(今中衛市沙坡頭區)等縣。冬季十一月,攻打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此後,蒙古大軍又順利地攻占積石州、西寧等地,直逼西夏都城中興府。

看著蒙古軍勢如破竹節節逼近,夏獻宗過度憂慮而死,時年四十六歲,帝位由其侄子南平王李睍(xiàn)承繼,是為夏末帝,即西夏最後一位皇帝。

1227年春,成吉思汗見夏亡已成定局,遂留兵攻夏王城,自己揮師進入金國境內,連破臨洮(今屬甘肅)、西寧、龍德、德順等州。在攻打鳳翔未克時,成吉思汗不無遺憾地對諸將說:「要是木華黎在世,我就用不著來此督戰了!」

夏季,成吉思汗返回六盤山行宮避暑,同時派人前往中興府招降。此時中興府已經被蒙古軍隊圍困半年,城中糧盡援絕,還發生了強震和瘟疫,軍民多患病,困苦不堪。走投無路的夏末帝只得決定獻城投降,但請求寬限一個月,以遷出中興府百姓。成吉思汗同意了。

也是在這一期間,金國再次派遣完顏合周、奧屯阿虎來請和,遭到拒絕。此時金國哀宗即位後,在內政和外交上都做了一系列改革,並任用忠勇之士防範蒙古人的進攻,因此,造成了一年來蒙古軍在大昌原、倒回谷、潼關、藍關、鳳翔、舊衛州等地數次戰敗失利。

一個月後,夏末帝帶著大臣等以及金銀器皿、馬駝等禮物前往六盤山投降。此時,成吉思汗已經在行宮駕崩,其第四子拖雷暫時代行蒙古大中軍統帥。夏末帝隨後被殺。至此,西夏正式宣告滅亡,而歷時二十二年的蒙滅西夏之戰亦宣告結束。

西夏滅亡後,出身党項族的蒙古將領察罕入城安撫城內軍民,西夏遺民得以保全。而西夏滅亡的重要意義在於,使得蒙古國西部和北部再無牽制蒙古後方的力量,蒙古可以一心一意南下,攻取金和宋。

出土於黑水城的西夏武士像。(公有領域)

西夏滅亡後對蒙元帝國的影響

西夏雖然滅亡了,但西夏對蒙古帝國以及後來的元朝都有著積極的影響。首先,西夏推崇儒學,尊孔子,培養了眾多信奉儒家的人才,他們在蒙元王朝出仕,推動了儒學在這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帝國中的發展,對蒙古人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如西夏國相高良惠的孫子高智耀,曾向蒙元統治者建議請優待儒士、保護儒士。他還向忽必烈建議設立御史台並被欣然採納。

其次,西夏的音樂也對蒙古人產生了影響。西夏音樂最初深受漢族音樂的影響,其後吸收了漢、吐蕃、回鶻多民族音樂之長,形成自己的特色。而蒙古人在「太祖初年,以河西高智耀言,徵用西夏舊樂」,「儀鳳司掌漢人、回回、河西三色細樂。」

其三,西夏人崇佛,有很多高僧來西夏傳法,正是通過西夏人,蒙古人接受了吐蕃的藏傳佛教,蒙古人能夠認可西藏文化少不了西夏人的推動調和影響。

西夏對高僧的封號不但有帝師,還有上師、大師、國師、德師、仁師、忠師、禪師、大法師等,蒙古人繼承了帝師封號的傳統。

以西夏文刻印的《金光明最勝王經》。(公有領域)

魂歸長生天 臨終留滅金策略

1227年秋七月已丑日(8月25日),成吉思汗因病在秦州清水縣薩裡川哈老徒的行宮駕崩,享年六十六歲。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上廟號太祖,三年,追諡聖武皇帝。

臨終前,成吉思汗對左右說道:「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即借道南宋,繞過潼關以滅金。

成吉思汗駕崩的消息在夏主投降後才被發布,他的靈柩則由一輛簡樸的大車載往蒙古草原。有人說他被埋葬在他心中的聖山不兒罕合勒敦山(今肯特山)山陽的一處風景秀麗的山谷——起輦谷中,但迄今為止,沒有人能找到他的陵墓。據說,有一千名士兵曾在他的墓地上騎馬踩踏,抹去了一切痕跡。儘管不知道他埋葬在哪裡,但正如丘處機所說的那樣,成吉思汗一定是在完成使命後,返回了長生天。

繼承人問題

早在成吉思汗打算出征花剌子模前,他的一個叫也遂的妃子提到了繼承人的問題,她進奏說:「有生之物皆無常,一旦您大樹般的身體突然傾倒,您那織麻般團結起來的百姓,交給誰掌管?您所生的傑出四子中,您託付給誰?」成吉思汗深以為然,就召開了忽里勒台大會,先問他四個兒子的看法。

長子朮赤和次子察合台共同推舉老三窩闊台繼承汗位。成吉思汗又問窩闊台的意見,窩闊台願意儘自己的能力去做。成吉思汗轉頭問四子拖雷。拖雷說:「我願在父汗指定繼位的兄長身邊,把他忘記的事告訴他,在他睡著時叫醒他。作應聲的伴從者,做策馬的長鞭。應聲不落後,前進不落伍。我願為他長途遠征,願為他短兵搏戰。」

成吉思汗在做了周詳的考慮之後,定下了繼承人——性格較為持重、理政才能突出且為人溫和的窩闊台將成為繼任大汗。

元睿宗拖雷和顯懿莊聖皇后唆魯禾帖尼(公有領域)

後成吉思汗時代

成吉思汗駕崩時,窩闊台正在征途中,暫時由拖雷監國。1229年八月,在忽里勒台大會上,窩闊台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正式即位。他秉承父親的遺命,聯宋攻金,繼續開疆擴土,徹底消滅了金國,完全征服了華北和中亞地區。在內政方面,他重用耶律楚材管理華北和中原地區,提拔漢人為官,整頓內治,鞏固了大蒙古國的統治基礎,為後來拖雷的兒子忽必烈稱帝、滅南宋打下了基礎。

此外,在第一次西征後,蒙古人又在1235年到1242年間進行了第二次西征,由速不台、拔都、貴由、蒙哥及不裡等人領軍。此次西征,征服了基輔羅斯、阿蘭王國和保加利亞,蒙古人甚至打到了波蘭和匈牙利境內,並大勝波蘭王國與日耳曼聯軍和匈牙利軍。

在1252年至1260年進行了第三次西征,蒙古軍征服了西亞至黎凡特地區各國,包括木剌夷國、巴格達阿拔斯王朝和敘利亞阿尤布王朝,隨後建立了伊兒汗國。

蒙古人三次西征,橫跨歐亞大陸,甚至打到了今天的俄羅斯、波蘭、匈牙利一帶,令歐洲為之震動。西征的最大貢獻是,東起太平洋,西到波羅地海,南臨波斯灣,蒙古大汗的金牌可直達各地,以往阻塞不通的道路得以開闢,歐亞大陸的交往在元朝時進一步加強,可以說盛極一時。這種交往一方面體現在波斯、阿拉伯天文曆法、數學、醫學等書籍大量傳入中國;另一方面則體現在中國的火藥和各種工藝技術、絲綢等商品大量進入歐洲。

這種交往使東西方在科技等方面相互借鑑,進一步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也正是得益於這種交往,才有了最早系統地向歐洲介紹中國的一部書:《馬可‧波羅遊記》。書中不僅介紹了元朝大都以及其它城市的風土人情,還向歐洲人介紹了元朝豐富的物產、發達的工商業和交通、宗教、科技及各種完善的制度,對歐洲的發展給予諸多的啟示。

列格尼卡之戰,爆發於1241年4月9日,蒙古西征的一部分。(公有領域)

成吉思汗:他們將會講述我的故事

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的功績,世人看到的或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歷史在這個時期造就了成吉思汗,就是讓他以這種獨特的方式來加強歐亞之間的交往。而成吉思汗對自己有著怎樣的評價呢?

曾在位於呼羅珊的古爾王朝做官的朮茲札尼的《納昔爾史話》中曾記載了一位服務於成吉思汗的穆斯林阿訇與其的對話。在某日的一次談話中,成吉思汗大致說道:「在我死後,一個強有力的名字將在這個世界上繼續流傳。」

的確,幾百年來,很多人、很多君主和很多國家都在講述著成吉思汗的故事,他的威名不僅響徹中原大地,而且在歐亞大陸亦聞名遐邇。(本系列完結)

參考資料:

《蒙古祕史》
《元史》
《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
《中國歷代戰爭史》(元朝) 台灣出版
《金史》

點閱【成吉思汗】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浩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