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淪為17-6 中東歐峰會習近平大丟面子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2月11日訊】剛剛結束的中共與中東歐「17+1」峰會,原本是中共向美國新政府展現與17個中東歐國家密切關係的機會。但6國高層對習近平態度冷淡,沒有出席會議。導致習遭遇嚴峻的外交挫折。有法媒說,習提出的「17+1大於18」的概念,淪為了「17-6,小於11了。」

自2012年起,中共每年與前蘇聯控制的一些中東歐國家,如波蘭、捷克等17國的領導人召开峰會,又稱「17+1」領導人峰會。

由於中共病毒(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2月9日,中共與中東歐「17+1」領導人峰會在線上舉行。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彬稱,這次峰會由習近平親自主持,是中共—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建立以來最高級別的領導人會晤。習也在致詞時說,北京和中東歐國家本著「17+1大於18」的信念建立合作架構。

不過,17個國家中,有6個國家的最高層沒有出席會議。這6個國家包括來自東歐的北約成員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斯洛文尼亞,以及3個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這6個國家的總統或總理都沒有參加會議。

2月10日,《法國世界報》發表評論稱: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火藥等,但沒有發明算術。9日的「17+1」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指望各國領導人聚集在一起,舉行「17+1」峰會。可是,17個歐洲國家中,有6個失蹤了,6國決定只派低層級的代表出席「峰會」。

評論表示,不過,這一冷遇並未妨礙習近平在開幕式上宣布「 17+1大於18」。那人們是不是可以反駁說「17—6小於11了。」

法廣報導稱,「17+1」一開始就被歐盟視為是企圖分裂歐洲的機制,現在正在失去它最初的光環。此次峰會召開前夕,立陶宛、愛沙尼亞表示,總統和總理無法與會,只能由部長代替;之後拉脫維亞也加入了拒絕出席的行列。

據接近愛麗舍宮的消息說,1月底,波羅的海3個國家的外長訪問法國巴黎時,商定採取了這一立場。

愛沙尼亞外長表示,參與歐盟27國機制要比17+1更好。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則強調,歐中關係應建立在人權和民主價值基礎之上,並對「17+1」機制表示懷疑。

羅馬尼亞新政府則決定靠近華盛頓,與北京拉開距離,也採取了同樣的決定。隨後,斯洛伐克與保加利亞作出了同樣的決定。斯洛伐克總理馬托維奇2月初受訪時表示,不會出席「17+1」,他表示寧肯與歐盟一道與中共談判,也不會給歐盟帶來分裂。

有外交官表示,「17+1」峰會的前一天(8日),中共外交官向這些國家施加壓力,要求派遣「更高級別的代表」。而這6國不參加峰會讓北京非常驚訝,因為歐盟12月底剛與中共簽署了投資協定,也因此是在當天早上6點才公開承認這次峰會。

《南德日報》稱,中東歐國家對中共疑慮越來越重,因此對參與這一機制興趣大減。直到會議快開了,都不知該派誰去。有學者表示:中東歐國家「天真的階段結束了」。

歐洲媒體觀察,對於習近平來說,這是一次嚴峻的外交挫折,顯示中共在東歐的分而治之策略正陷入困境,將打擊中共拉攏中東歐的努力。習近平擁有一流的「分而治之」王牌,歐盟曾擔心歐洲會被中共分化。但是,疫情大流行中共的宣傳嚴重破壞了其形象。

中東歐國家也開始對17+1機制轉為觀望,並對中共沒有兌現其投資承諾讓所在國失望,貿易不成比例地讓北京受惠,峰會太過政治、缺乏經貿內容也使得多位中東歐領導人婉拒出席。

自由亞洲電台說,這些國家急需外來資金,曾歡迎中共的一帶一路。但他們很快發現中共另有所圖,而且中共的外匯正在減少,無力支撐一帶一路的大撒錢行為。中東歐國家越來越不相信,北京確實在提供他們最初想像的經濟待遇。

雖然習近平表示,中方計劃今後5年,從中東歐國家進口累計價值1700億美元以上的商品。不過,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直接在會議上表示,中東歐國家與北京的貿易存在互惠互利不足的問題。

杜達希望中共與中東歐國家,在經濟範疇的合作能夠更加明確與互惠互利,同時敦促北京取消對波蘭進口農產品的行政限制。

法廣說,習近平此次召集歐洲17國視訊峰會,並取代一直代表中共出席這一峰會的李克強,由他本人親自出馬。北京認為,可以藉機向美國新政府拜登展現與17個國家密切關係的機會。

中共環球時報也發表社評稱,中共與中東歐的關係十分牢固,絲毫沒有受到美國政權更迭的影響。

(記者李芸綜合報導/責任編輯:范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