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天下】中信國安7年財務造假 誰是敗家子?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12日訊】在中共兩會熱鬧登場的同時,中國各地的企業也在扎堆熱鬧爆雷,前幾天是剛有重慶能源和冀中能源違約爆雷,這兩天則是中信國安又突然爆出了財務造假,而且是連續7年財務造假。

中信國安能夠7年如一日的持續造假,這種囂張確實少見。2019年中信國安的母公司成了「違約大戶」,而且當時的一封關於債務危機的求救信,還曾經引發過一場震動。究竟,千億資產的中信國安發生了什麼?中信國安和中信集團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業界人士認為,中信集團的規模已經大到不能再大了,占盡了所有的優勢資源,卻多年來醜聞不斷,是典型的國家官僚企業。那麼,中信的敗家是誰造成的呢?

中信國安造假十億才罰幾十萬

3月3日,中共證監會發布了一個《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告知書中說,從2009年到2015年,中信國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國安)的財務造假,涉及利潤超過10億元人民幣,涉事9名高官被罰。怎麼罰的呢?證監會是這麼說的,責令中信國安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

中信國安有19萬股民,對於這樣的處罰結果,有股民說,造假10億,也就罰個幾十萬,這是對19萬股民最大的侮辱。

那麼,中信國安七年如一日的做假帳,又是誰七年如一日的在審計上為它保駕護航呢?是一家現在名稱為「致同」的會計師事務所,為什麼是現在的名稱呢?因為中信國安從1997年上市以來,二十多年裡先後用了四家會計師事務所,但實際上都是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經過一系列改制、更名走過來的。當然,這家致同會計師事務所也是火了,它每年給中信國安出具的審計報告都是「無保留意見」。但是,目前還沒有公開消息顯示,致同會計師事務所或是簽字會計師受到了證監會處罰。

那麼,中信國安是怎麼造假的呢?證監會在告知書中說,中信國安這一次的涉事主體主要是青海中信國安,2006年開始,中信國安從中信國安集團手中獲得了青海中信國安的股權,在2009年到2014年之間,青海中信國安通過虛增收入、並少計財務費用兩個辦法,讓中信國安報表大幅度注水,累計虛增利潤總額達到10.13億元。但是,在2014年底和2015年初,中信國安又陸續將青海中信國安的股權轉讓給了中信國安投資。

中國大陸媒體報導說:「中信國安倒騰青海中信國安似乎只是為了虛增收入,而青海中信國安在此期間由大股東脫手後又回到了大股東手中,恰似一招完美的『乾坤大挪移』。」

那麼這個中信國安到底什麼背景,它和中國中信集團又有什麼關係呢?

根據大陸天眼查網站資料顯示,中信國安信息產業在1997年10月31日在深交所上市,其控股股東是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6.44%,而中信國安集團是中國中信集團的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之前,中信國安集團曾是中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2014年中信國安集團進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信集團持股降至20.945%,但還是第一大股東,換句話說,中信國安背後仍然保有國資背景。這樣具有國資背景的公司,為何要折騰股權,堅持造假呢?這就要關注中信國安發展中的兩個關鍵的時間點,一個是2019年,一個是2014年。

我們先來看看2019年發生了什麼。

一封大股東的求助函

2019年4月,中信國安集團的大股東,就是中信集團,曾向上級監管部門寫了一封求助信,要求幫助解決這個中信國安集團的債務危機。

可以說,這個文件在告訴外界,中信國安集團的債務危機已超出了中信集團自我解決的範圍,中信集團求助銀保監會為其「擋下銀行追債」。

然而,雖然有大股東的求助,但是在2019年,中信國安集團還是陸續發生了好幾次違約。大陸媒體稱之為「債券違約大戶」。有大陸媒體統計,從2019年4月開始到12月末,中信國安集團已經有7支中期票據構成違約,涉及本金共計134億元。期間,更出現一天內兩支債券違約的情況。

記得在2011年的時候,中信國安的董事長羅寧還曾經土豪一般地甩出過一句話,說「比什麼都別和中信國安比有錢,恆大再有錢,也只是中信國安的冰山一角」。而且我們剛才提到,在2014年以前,中信國安還是一家老牌國企,是中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那麼,為什麼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後5年的光景裡,中信國安集團竟然成了「違約大戶」呢?資金鏈為何淪落到如此嚴峻的地步?錢都去了哪?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進行混改之後,中信國安集團開始多方向拓展業務版圖,不僅涉及信息產業、高科技及資源開發,甚至包括了葡萄酒以及旅遊地產和商業物業等領域。

快速的擴張,不禁讓公司槓桿升高,也讓資金面臨危機。以至於在中信國安集團2019年半年報的數據中,上半年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7.08%。由此可見,當時中信國安集團的負債已經瀕臨崩盤,也難怪連大股東中信集團都要發出求救。

誰掏空了中信國安?

混改,成了中信國安集團的一個轉折點。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中信國安啟動「混改」期間,引進了5間民企,並讓它們以頗不合理的價格取得了中信國安79.06%的股權,當時媒體稱之為「世紀大拍賣」。

在混改之前,中信國安集團的合併淨資產是155.11億元,而5家民企通過合計注資80億元,獲得了中信國安79.06%的股權,與中信國安集團的合併淨資產出現了倒掛。

之後,這幾家民營股東,通過另設公司、交叉持股、股權質押、擔保等多種手段,將中信國安集團的實控權隱藏在一個無法穿透的股權結構中。中金公司在債券研究報告中說,中信國安集團在混改後股權結構分散,無實際控制人。

中信集團2019年的一紙「求助信」,不僅曝光了中信國安集團的債務問題已經到了「紙包不住火」的地步,另外,也讓之前參與混改的「神祕人」一起現身。

這個背後的「神祕人」又是誰呢?外界分析都指向了,前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行長王雪冰。王雪冰,2002年因貪腐落馬,後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2012年出獄。

雖然,王雪冰被認為深度參與了中信國安集團混改,但到底扮演什麼角色還不為外界所知。其實顯而易見的問題是,2012年出獄的王雪冰哪來的巨額投資基金?除非重操舊業充當白手套。

關於王雪冰的當年落馬,一些報導中也曾指出,王雪冰貪污案後面有江澤民的影子,王雪冰從江的座上賓到替江坐牢,更為江家轉移數十億美金到海外。王雪冰違規貸款的許多個人與公司,都和江澤民關係密切,包括和江的心腹賈慶林有密切關聯的遠華走私案賴昌星等。

所以,中信國安集團的混改,背後可能是更深的中共權貴圈錢的勾當,回顧這些年中共國企各種名目的重整,都是反覆被紅色權貴掏空的過程。

下一個問題 誰的中信集團?

說到中信,那可不是一般的企業。因為這個企業的背後涉及到一些大人物,也因此讓它更加名聲大噪。

中信集團的首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是中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榮毅仁的父親榮德生和他的伯父榮宗敬,兩人在民國時期白手起家,在無錫、上海等地創辦了二十多家民營企業,並以「麵粉大王」、「棉紗大王」享譽工商界數十年,可以說對中國民族經濟影響至深。

在中共建政後,榮毅仁被中共拉攏,成了「紅色資本家」,榮毅仁跌宕起伏的一生也濃縮著中共統治中國經濟的發展史。關於榮毅仁的故事,以後我們可以找個時間專門做一期節目和大家好好聊聊。

榮毅仁退休後,魏鳴一擔任董事長僅兩年,即交班給王軍。王軍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的「紅色」身分更加正統,他的父親是「中共八大元老、開國上將」王震,他的岳父是開國元帥葉劍英。

王軍最出名的,就是他是太子黨中第一個先富起來的,雖然最先富起來的,但卻不是最有錢的。中信深圳公司被外界認為是王震家族的私家店,別號為「深圳王家鋪子」。

2015年大陸發生股災後,中信集團曾一度成為輿論焦點。同年8月起,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證券公司有十多名高管被當局調查。作為「國家隊」救市主力之一的中信證券,被指在股災中涉嫌與外資聯手做空股市。而分析普遍認為,2015年的股災是江派針對習近平當局的一場「經濟政變」。

中信走到今天,可能是榮毅仁猜想到了卻又無可奈何的事情。2005年10月,榮毅仁在北京去世前曾留下了一份題為《我要對黨說幾句》的遺言,大致內容是:一個喪失信念的政黨,一個不受法律約束的政黨,一個脫離廣大人民的政黨,一個追逐金錢利益的政黨,是沒有希望的,是背叛人民共和國的。

顯然,這表明他後悔了,後悔追隨了中共這個背信棄義的政黨。

策劃:許巧茹、宇文銘
主播:蔚然
撰文:李曉彤、財商經濟研究所
財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