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專家荒腔走板 政府敷衍塞責

特區政府對科興疫苗引發問題的反應,莫名其妙,正是其施政反智又離地的縮影。

疫苗計劃推行十八日,七人接種科興疫苗後身亡,另外多人身體不適。死者的解剖報告還未就緒,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已急不及待公開表態,認定死因與科興疫苗並無直接關係,更強調市民該首先控制自己的病患(如心口痛、氣促)才接種疫苗。言下之意,疫苗無問題,問題出於接種者,所以接種計劃如常,無需停止使用科興疫苗。

專家的判斷,相信他們也自知,未免言之過早又口不對心。若果打針與喪命毫無關係,他們的勸諭只是無的放矢。相反,他們要求市民先控制某些病情才接種科興,也等於説科興疫苗對這些慢性病患者有不良作用,或者起碼無法排除此這個可能。衞生署近日亦徇眾要求,向前線醫生發出「臨時指引」,列明五類人士不宜接種疫苗及三類人士需延遲接種,只是一概而論,沒有講明科興還是復必泰,也不針對首批優先接種的六十歲以上人士,以掩飾包含三大失誤的決策。

失誤之一是粗心大意,急於推行接種計劃,卻沒有預警首批接種者搞清楚自己是否適宜接種,而原因在於行動冒進但又認知不足(失誤二),事發後才如夢初醒,疫苗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失誤之三是思想混亂,欲蓋彌彰,既然說科興疫苗與接種死亡無關,大可一切如常,又何須忠告市民留意身體狀況,而一旦發出指引,就是承認科興疫苗對帶有某些病徵者或會引致病發,甚至因此一命嗚呼。

三大失誤又跟決策者的施政態度攸關。一是不負責任,當局不是先預警接種者,但當有人接種後身亡,便暗指死者自覺身體狀況欠佳也接種疫苗,並勸喻市民先搞清楚自己是否適宜接種。換言之,有何事故,一概咎由自取,與政府無關,也免去賠償的責任。問題是,政府是否已盡所能,讓市民明白風險,如填寫問卷或提供醫療諮詢,才決定接種與否。

二是不問根由。面對死亡個案,理該深入調查,怎能含沙射影,怪責死者明知故犯,有病不求醫反而接種疫苗。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曾提及疫苗包含的助劑或會引發血管栓塞,是耶非耶,政府專家應探明因果關係,發掘死因真相,避免悲劇重演,而不是宣講廢話:接種者之死「與科興無直接關係」。誰也明白,科興不是毒藥,打了不會直接致死,但會否引起原有疾病致命爆發,才是真問題。政府專家不能把「沒有直接關係」等同「沒有任何關係」,因此指出疫苗與死亡沒有直接關係之餘,更應澄清兩者有何關係。

三是道德迷失。政府專家大聲推薦科興,身體卻很誠實,接種復必泰,可見言行差距,但個人品行,不在這裏計較了。反而七個死亡個案還沒有定論,科興會否間接導致接種者死亡,只有待死因調查有結果後才能排除,現時理應暫停接種科興,讓學者專家細心研究,再作決定,但專家偏偏堅持市民可接種自己也不使用的疫苗,則未免是有違公德,以市民性命為賭注。

有些專家還堅定不移,指接種科興依然利多於弊,真不知究何所指。若是指接種後安然無恙比身體不適以至身故者多,固然是事實,但明知風險在前,即使死亡率只有二萬五千分之一,以七百五十萬人口計算就是三百人,人數不算多,但用二、三百條性命去換取群體免疫,又是否有關文明社會的醫療倫理?

更何況,早於今年一月三日,新華網發表文章,警誡接種者必須注意,包括詳細閱讀知情同意書、身體不適可暫緩接種,同時十八歲以下及五十九歲以上人士需要等待進一步臨床數據才決定能否接種*。大陸黨媒也實事求是,以醫藥安全為先,不追求接種數字,特區當局憑甚麼不守紀律,冒不可知的風險而立即上馬?

香港的醫學專家學識豐富,向負盛名,但一旦身兼政府要職,不少變得荒腔走板,偏離常識,這確是一道值得深究的時代試題。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自由亞洲/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