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天下】三孩政策 民不聊「生」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6月06日訊】大家知道,5月31日,中共政府宣布允許中國民眾生三胎了,但隨即有個詞兒就開始流行,叫作「民不聊生」,意思就是說別跟我提生孩子。這幾十年來,中共搞的計劃生育,已經把中國家庭折騰的實在是太累太受傷,現在允許生三胎了,但仍然是計劃生育,孩子可以生幾個,還是中共說了算。

我們看到,這個三孩政策,和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是前後腳出來的,這說明中共公布出的14億人口,其實中共自己也不相信。

那麼,我們今天也聊聊這個三胎話題,這個政策,真能改變中國的生育率嗎?在「躺平主義」流行的當下,中共會強制人們生孩子嗎?

養孩子費用有多大?

允許三胎,很多大陸適齡的夫妻,會首先考慮什麼問題呢?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是費用。

網民們總結,中國現在的年輕人,有三座經濟大山要面對,一個是高生育成本、二是高房價、第三是高醫療費,而這幾點,也成了一些年輕人不想結婚的主要因素。

現在很多的年輕夫妻,尤其是城鎮戶口的年輕人,都是中共一胎化政策下長大的,大多是獨生子女,那在這個三孩政策公布後,有人用一副對聯來形容年輕人可能要面對的未來生活,上聯是「一個家庭,夫妻二人,生三個孩子,養四個老人」;下聯是「八點上班,晚九下班,費十分力氣,還百萬房貸」。橫批是什麼呢?是「不如單身」。

那麼養孩子的費用到底有多高呢?這個問題,可能難有統一的標準,因為家庭經濟條件,育兒觀念等等都不一樣,所以,投入的財力也會存在差異。

我們來看一位成都網民的估算,在成都這樣的二線城市,養一個孩子大概要花費多少。

0至6歲的飲食、教育、休閒娛樂以及生活費用,大約是要16萬至25.3萬;小朋友上學之後,7至12歲小學階段的教育費用大約要6萬至34萬;到了13至18歲的初中和高中階段,這個教育費用大約是在8.5萬至51萬之間;如果順利讀到大學,這個教育費用大約是15萬。

這麼一算,一位在中國二線城市成長的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的花費大約在50萬至125萬之間。這些費用還主要是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支出,還沒有包括懷孕、生產,以及孩子的保險、醫療等其它費用。

早前,網上還有過一份關於中國十大城市養孩子成本的排名,位居榜首的是北京,成本是276萬人民幣,排在第二位的,是上海,成本是247萬,深圳排第三,要216.1萬元。再往後的排名是,廣州、杭州、南京、武漢等等,費用從200萬到150萬左右不等,第十名的長春,也要121.5萬。

如果我們按照100萬來計算,養一個孩子,每個月的花費就要將近4,000元人民幣。我們知道,李克強去年說過,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是1千元,所以,這每月4千元的開銷,對很多家庭來說,還是很有壓力的。當然,窮有窮的養法,只是,不管是窮是富,也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想盡力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這也是一些夫妻不想要孩子的一個原因,那就是,擔心給不了孩子好的生活,索性還是不要的好。

階層固化造成內卷

我們看到,在這些費用中,最大的花銷就是教育,可能多數家長都認為,考大學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但是在當下的中國社會,想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希望似乎也在變得渺茫。

網上有篇文章提到,3,000元的農民工你找不到,但3,000元的大學生你隨便找。文章中說,你不想加班996,但自願007的人一抓一大把,這就是現實。大家應該都知道,996代表的是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工作6天的意思;可這007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週7天24小時都在工作,沒有任何休息的時間。

這種現像,就是很多大陸年輕人經常提到的「內卷」,就是打工的人已經被迫捲入了一種自我剝削中。

現在的90後、00後,雖然擁有年齡的優勢,但是相比80後,卻似乎並沒有因此就更為幸運,80後的一代,還有機會通過努力、勤奮得到一些收穫,但是,現在的中國,各種資源已經被各派權貴、幾大家族瓜分得所剩無幾了,貧富分化、階級固化已經形成,底層平民想要赤手空拳打破這個壁壘,談何容易,一些人努力讀書、努力工作,卻發現自己還只是掙扎在生存的邊緣。

網上有一個關於美團外賣騎手的數據,提到騎手中有6萬碩士生、17萬本科生。美團外賣騎手收入如何呢?在2019年的時候,美團一單外賣可以賺9塊錢,到了2020年降到了6塊錢,今年呢,只有4塊錢,而且還取消了跑單獎勵。

我們知道,現在可是萬物漲價的時代,什麼都在漲,只有收入除外。這樣艱辛的謀生,對於當下的一些中國年輕人,除了在無奈中喊著要「躺平」,還能做什麼呢?

年輕人躺得平嗎?

之前的節目中,我們聊過「躺平」這個話題,大致是說一些中國年輕人,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子、不消費,維持最低生存標準,拒絕成為他人賺錢的機器和被剝削的奴隸。

無疑,這個「躺平」風潮的背後,代表了一連串的社會問題。像是,民營企業規模縮減、人口老齡化壓縮年輕人就業空間、生活基本消費日益增加等等,這樣的生存現狀下,一些年輕人自己都自顧不暇,又如何會想著生養下一代?

新浪財經曾經發布過一個工資數據,2020年深圳工資中位數是5,199元,上海工資中位數是6,378元,北京要高一些,工資中位數是6,906元。

再看一個對比,5月底的時候,大陸房地產公司貝殼找房發布的數據顯示,房價最高的三個城市分別是深圳、北京、上海,而在深圳居住的普通居民家庭,要不吃不喝27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子。

大陸新浪網2月份的時候,還有過一篇文章,提到中國300多個城市中,有77個城市的房價平均單價超過了每平米1萬,深圳房價最高,平均單價是9萬多,北京排第二,每平米差不多66,000元。我們拿北京來算,100平米的房子就要將近700萬元,剛才提到,北京工資中位數是6,900多,那麼,拿這個中位數工資,在北京工作的人,不吃不喝,也要七、八十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

那麼,大城市日子不好過,其實也可以選擇到鄉下去是不是,就像陶淵明一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是也挺好嗎?不過,在大陸,想要在鄉下過一個清靜日子,可能也要面對很多不確定因素。

比如,剛開墾好的一塊地,可能會突然被當地的政府收回,因為要賣給房地產商;剛承包了一個養魚池,但是,可能因為旁邊的化肥廠排污,魚蝦都死了;剛剛蓋好了一個房子,不巧,有產權問題、土地問題,等等,要被強拆了……

所以,在鄉下過日子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愜意。我們知道,中國的農民是非常吃苦耐勞的,但凡可以生活,都不會選擇背井離鄉。但是,我們看到2020年的數據中,中國農民工總數是2.85億人,占到了農村人口的一半以上。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2015年開展的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農民工子女總數大約1.03億人,占中國兒童總人口的38%,其中6877萬是留守兒童。這些兒童中有超過40%的孩子每年見父母次數超過9次;還有12~13%的留守兒童一年都沒見過父母。這些人數眾多的兒童,他們的成長環境實在是讓人有些心酸。

所以,就有人說,與其開放三胎,不如把現有精力和資源更多投入到已經出生的孩子身上。重視他們的教育,尤其心理方面的,孩子生出來不是來遭罪的。如今一起又一起的學生跳樓事件,一件又一件的報復社會的傷人事件,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還是請政府考慮要如何保護好現有的公民吧,不然又怎麼敢讓下一代出生在這個世界。

現實也確實如此,如今在大陸,小朋友們的成長過程真可謂是「步步驚心」,需要躲過相當多的陷阱。

一位母親說,她給孩子喝德國的奶粉,穿日本的衣服,玩美國的玩具,去外資醫院打疫苗,雖然花了更貴的費用,但她沒辦法!因為喝中國的奶粉,擔心甲醛超標,玩中國的玩具,怕是垃圾塑料,打中國疫苗,雖然免費,但是怕打出毛病來。儘管如此,這位母親說,仍然有花錢也沒法解決的問題,比如霧霾。

三孩政策 補貼還是強制

我們看到,對中共提出的三孩政策,網上翻車一片,因為中共到底還是要計劃生育,不管是1個、2個、3個,都是黨來計劃管控和批准的。這個生育權本來是造物主賦予人的基本權利,但是,中共說,它要說了算。

當然,也有人覺得,這個政策很人性啊,滿足了不同的生育需求,政府又沒有強迫大家生,不生孩子又不犯法,這樣的政策不挺好的嗎?不過,對於這一點,看看以前的一胎計劃生育,政府可以用政策屠殺嬰兒,而且殺完人還可以再罰得人傾家蕩產,所以,有網民說,這以前多生個孩子就是犯法,那又怎麼知道以後不生孩子就不犯法呢?

我們翻翻歷史,60年代的時候,當時的另一個共產國家羅馬尼亞,就曾經為了提高人口數量,推行了一系列的強制生育手段。很多人知道,那個前羅馬尼亞的共產黨總書記齊奧塞斯庫(Nicolae Ceausescu),他是個共產極權統治的代表人物。1966年,齊奧塞斯庫宣布,不生育孩子的人就是背叛國家的人。他規定,完全禁止離婚、每對羅馬尼亞夫妻至少要生四個孩子,緊接著,國家頒布法令,節育和墮胎都是違法,不能受孕的女性要交納稅金,打胎者將受到判刑和囚禁,婦女生理期要受到嚴格地檢查和盤問等等。在這個不生孩子就犯法的法令之下,一年之後,羅馬尼亞的嬰兒出生率翻了一翻。

都是共產國家,中共有這樣的榜樣可以效仿,也真說不定,著急生育率的中共,下一步也說不定會發布個類似的法律。我們看到,一些國家也在面臨老齡化、或是低生育率的問題,不過,像是韓國、新加坡、美國,還有歐洲這些國家,它們大多是採用通過優惠政策來鼓勵生育的辦法。

關於這個三胎政策,目前還只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後宣布的,目前還不清楚會在何時生效。中共也承諾過加大對家庭的支持,但是,並沒有提供真正的細節。

如今,三孩政策的消息出來,也勾起了無數人的傷痛記憶。許多人質問,當年被逼殺死的嬰兒,這些帳怎麼算?無數家庭的傷痛又要怎麼算?

策劃:宇文銘
撰文:陳思雨、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繪圖:R1
監製:文靜
財商天下https://www.youmaker.com/video/c7072c28-2722-46d9-9ae1-1de6c18ac84e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