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北京收繳土地出讓金 地方小金庫被終結?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6月13日訊】最近,中共當局要求把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等非稅收入,劃轉給稅務部門徵收。分析認為,新的徵收政策將大大壓縮地方政府的權力,造成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矛盾。另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也會受到嚴重衝擊,繼而引發城投公司的償債困境。

6月4號,中共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礦產資源專項收入、海域使用金和無居民海島使用金等四項政府非稅收入,全部劃轉稅務部門徵收。

徵管劃轉將從今年7月1號開始,在河北、內蒙古、上海、浙江、安徽、青島、雲南省試行,並於2022年1月1號開始在全國實施。

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劃轉稅務部門徵收尤為引人注目。這意味著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將劃入稅務部門,由中央控制地方的土地出讓金

據中共財政部數據,2020年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總額超過8.4萬億元人民幣。今年1-5月份,50個城市的賣地收入已經超過1.8萬億元,超過去年同期20%以上。

大陸某投資銀行內部人士鄭義表示,土地出讓金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徵收制度的變化將大大壓縮地方收支的自由度。

大陸某投資銀行內部人士鄭義:「這個實際上相當於把錢先交到中央,中央再分撥給地方,它這裡中間就有了這個過程。那這個過程裡邊,它這個分配的這個流程,這個手續它中間加了這麼一道環節的話,這個大大的打擊了地方政府的這個從權力上也好,從那個資金的流動性,從他的執政的積極性都受到了重大的打擊。」

長期以來,中國地方政府土地收支「不透明」,存在諸多漏洞和不規則性。

前廣州交通銀行理財師施華偉表示,以前賣地收入一直是地方政府的「小金庫」,收多少,怎麼用,中央幾乎不知道。新的徵收政策相當於是加強了北京對地方的集權控制。

前廣州交通銀行理財師施華偉:「如果中央政府連他那個就是這些『小金庫』能夠生錢的東西,都給他廢了武功就沒有了。那你想想他下面能幹嗎?那肯定造反了。所以我就覺得如果這樣子真的是實施下去,我覺得可能就那個中央跟各個地方政府的矛盾會越來越激烈。」

路透社引述分析認為,地方政府調用收支的自由度下降,對高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返還的城投公司帶來衝擊。

如果城投公司參與土地出讓,以購地+返還形式「虛增」資產的難度將明顯加大。公司的現金流也將面臨挑戰。

城投公司是地方政府土地經營的主體,典型業務模式就是通過土地出讓收入,支撐土地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

近年來,城投債的風險正在持續增加,違約案例持續上升。

今年4月底,呼和浩特城投公司春華水務發布了一則逾期公告,稱由於流動資金緊張,出現了部分金融機構等債務未能如期償還的情形,涉及金額7.46億。

2019年底,呼和浩特技術開發區投資開發集團旗下「16呼和經開PPN001」,也曾發生過技術性債券違約。

鄭義:「地方政府的融資主要靠這些城投,包括區平台市平台省平台。靠通過這些機構來把政府債發出去。但是現在他們償債的來源無外乎就只有賣地了。這樣一調整等於地方政府可以說是基本上是沒什麼活路了。那後邊怎麼演化?現在還不太好說。現在目前我是看不到他後邊是怎麼弄法。 」

北京獨立學者季風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地方政府一旦失去土地財政的支配權,就會想其他方法獲取經濟利益。比如進行所謂的舊城改造,強拆房屋就會越來越多。

採訪/陳漢 編輯/李明飛 後製/鐘元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