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寨辦合作社傳承彝族文化遭強拆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6月25日訊】彝族青年陳剛受到當地政府邀請回鄉帶領貧困寨村民創業,開辦合作社,成為傳承彝族文化的基地。 2019年遭到強拆,所收集的彝族典籍文物在強拆中損毀,造成了千年彝寨無法估計的損失。村民打官司勝訴卻得不到賠償,6月25號在網上求助。

貴州省大方縣百納鄉政府在六、 七年前邀請在外創業工作的彝族青年陳剛,回鄉帶動村民創業。在硫磺廠破壞嚴重,寸草不生的集體荒山種樹,生態環境才漸漸恢復。2016年開始集資修路,種植了獼猴桃,開辦農家樂,合作社在辦公樓開辦了彝文化夜校,成為傳承彝族文化的基地。

合作社基地位於百納鄉百納村。百納鄉被劃到百里杜鵑管理區後,2018年,合作社遭到當地林業局以佔有林地為由罰款,隔年說要成立景區,劃為保護區,12月19號以違建之名被百里杜鵑管委會強拆合作社。

陳剛:「當初是鼓勵我們回家創業,建立合作社搞種植業,幾十戶老百姓一起做一個合作社,後來他們就說我們那裡劃成保護區了,政府當官的強拆沒有賠償,打官司都已經勝訴了,但是他們還不給我們賠償。」

投訴材料中說,合作社34位股東帶動全鄉28戶貧困戶合作創業,修建了合作社辦公樓、彝寨活動場、停車場、木屋、廁所、道路、等建築物,30多位青年,幾十個家庭的血汗錢投入,陳剛、陳瑞等變買了外地的房屋,陳體剛等股東打工及貸款入股。強拆又讓他們一次打回貧窮。

陳剛:「我們總共投資800萬左右吧,合作社的股東都貸有款,股東都是自己在還債,很艱難,在外面打工啊,我們這個寨子很貧困,全部是彝族少數民族。」

投訴材料中還提到,更重要的是本為彝文化傳承人的陳剛所收集的經書、錄製的電子彝經、畢摩法器、彝族彝文書畫典籍,在強拆中損毀,造成了千年彝寨無法估計的損失。

新唐人記者熊斌、陳杰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