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 供銷社重出江湖 中國重回毛時代?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6月28日訊】中新網6月23號報導,供銷總社等四個部門啓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合作試點工作 。「供銷社」這個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重出江湖,被認為是經濟政策的倒退,也是未來政治的風向標。

在購物渠道五花八門的今天,年輕人幾乎不知道,曾經有一個年代,中國幾億農民無論買或者賣,只能通過一個「商家」,那就是供銷社

在物資匱乏,憑票才能購物的計劃經濟時代,「供銷社」壟斷了各地的生產生活物資的收購和銷售。連官方也承認它有弊病。新華每日電訊2018年刊登的《供銷社「沉浮錄」》一文說:「一個口」管着幾億農民的買與賣幾十年,供銷社運行效率低下、特權思想蔓延、收購時壓級壓價、賣貨時態度冷漠、大量商品庫存積壓……僵化的體制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發展。

隨著計劃經濟的失敗,中共開始轉向市場經濟,民間各種小商小販、商店門面大批出現,供銷社失去了壟斷特權,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大部分基層供銷社已經名存實亡。

但現在「供銷社」重出江湖,根據中國供銷總社、中央農辦、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四個部門最近聯合發出的文件。官方將從今年7月正式開始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綜合試點,希望兩年內在試點地區能有突破。

《縱覽中國》雜誌主編 陳奎德:「現在國際社會已經對中共施行了強大的壓力,所以它慢慢的越來越封閉,越來越收縮,它知道將來的經濟不會像過去三四十年那樣,一直這樣高速發展,中國經濟遇到了嚴重的危機,所以它要恢復一些像毛時代這樣的社會經濟政策,以便它還能夠掌控經濟這一部分。」

事實上,中共一直沒有放棄供銷社。對供銷社集體財產私有化,股份化的想法一早就被官方叫停,並靠國家政策逐漸把它扶持成「中國供銷集團」,主營業務涵蓋農資、棉花、再生資源、農村超市經營等業務領域。

中美貿易戰爆發後,重建官控的「供銷社」體系再被提上議程。2019年10月,官方公布了《供銷合作社條例》。去年習近平又做「重要批示」,要促進農村供銷社改革,鞏固中共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美國《北京之春》雜誌榮譽主編 胡平:「哪怕它叫供銷社的名字,它發揮的功能和當年的,五十年代一直持續到文革,整個毛時代的這個供銷社它已經就是不一樣了。等於多了一個商店,這個商店是由政府控制的。只是習近平他總想著強化對各個方面的那種政治上的控制。」

1954年7月建立的全國統一供銷合作社系統,承擔對農村私營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目前即便功能稍有改變,但供銷社依舊被質疑有扶植公有制、排斥私營經濟的嫌疑。

胡平:「我覺得基本走向就是這個走向。第一,現在中共當局他也知道過去那套公有制計劃經濟對經濟發展是絕對不利的,因此他也不會給中國出現的市場經濟、民營經濟給全部打下去。但是,對於民營經營對於市場經濟的某些方面,尤其是某些事情做的比較大了,那麼他就比較猜忌。因為那個民營經濟市場經濟畢竟是在他的直接控制之外。」

中共在經濟政策上倒退的舉措,也被認為反映了今後的政治風向。

陳奎德:「(供銷社)它是和中國的政治體系具有相當密切的關聯的。它那個基本是國家的行政機構可以控制、可以支配的這樣一個工商網絡,這樣滲透過去的。所以說這個東西是倒退到集體主義,集體化時代的方式。」

一直以來有分析認為,中共所謂的「改革開放」,把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分開。光改經濟,政治則越來越僵化,到了一定程度,經濟就走不動了。而供銷社的重出江湖,已經印證了這種推測。

採訪/易如 編輯/尚燕 後製/陳建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