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冇搞錯】公務員也減薪 苦日子將擊垮中共

石山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7月13日訊】《有冇搞錯》。今天談點經濟話題吧。

最近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銀行存款準備金降到8.9%。這個意思是,如果銀行有一百元存款,原來必須把9.4元交給央行作為準備金,現在只要交8.9元,降低了。也就是說,銀行可以借出去的錢,變多了,同是一百元存款,原來可以借出去是90.6元,現在是91.1元了,多了五毛錢。

別小看這五毛,全中國大陸的銀行因此會多出一萬億人民幣的資金進入流通。

調整銀行準備金比例,是調控經濟的三大貨幣工具之一。降準,就是放水,增加資金供應,目的是刺激經濟成長,凸顯的是當局覺得經濟下行了,不太好了,需要刺激了。

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是政府需要平衡的兩大問題。經濟增長除了經濟數據之外,還有消費、失業等問題需要衡量。所以在美國,一旦就業數據不好,比如領救濟金的人多了,股市反而會漲,為什麼呢?因為大家估摸著聯儲要刺激經濟,會降息。降息意味著錢多了,意味著股市會漲了。

中國大陸的情況類似。所以中國央行降準之後,中國股市和香港股市都上升了。

中國的問題同樣是失業嚴重。官方百分之五的失業率數據,大家都知道不準確。官方的術語是城鎮居民登記失業人口,兩個條件,第一是城鎮居民,第二還要登記的,沒去登記的不在統計之列。所以專家在估算中國失業的時候通常要乘以3,也就是真實失業率大約在15%。

李克強最近說,中國靈活就業人數兩億多人。靈活就業,就是拿不到失業金的農村勞動人口,俗話說的打零工的,工作有一天沒一天的。官方那個百分之五的數據,加上這兩億被靈活了的人,當然已經遠遠超過15%了。

這凸顯了中國經濟問題的一個側面,降準,自然是因為這個。事實上衡量中國經濟還有其它的,比如說債務水平。因為借錢也可以過日子,企業機構、政府也一樣,可以去借錢,但借錢不賺錢,就反映在債務上了。中國總債務水平,去年上升到GDP的百分之300,今年一季度繼續上升。還有中國淨外匯儲備,就是外匯儲備減去外債,一季度下降了4,000億美元。這些都反映出債務出現惡化。

現在全世界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通脹,物價飆升。通常這個時候是加息控制物價,但中國採取降準,反其道而行,當然是因為中共政府衡量,經濟下滑帶來的危險更大。所以中國大陸現在的情況是滯脹(停滯性通貨膨脹),就是一邊是物價上升,一邊是經濟下滑。滯脹是最壞的情況,對老百姓的生活影響最大,物價上升,工資卻減少,生活水平當然大幅度下降。

工資真的要降低了嗎?起碼很多地方的公務員要減薪了。

河南、江西及廣東等地公務員及事業單位教師,最近接到當局追討已發放的獎金、清退績效獎勵。最多的每人被追討第一季度兩萬元(人民幣,下同),並宣布以後停發獎金。

「七一」百年黨慶剛過,7月7日,江西省南昌市水利局發出文件,指根據嚴格規定,各單位在2021年6月7日以後發放的政府性獎勵,要在十天內完成無條件退款程序。德興市政府則要求全體教師必須在上週三當天把原發放的高質量獎金統一退還到學校銀行卡。據稱,德興市一個季度績效獎為2萬元,4個季度8萬元,另有年終獎。這些獎勵高於教師每年的總工資。

微博上網民聊天內容顯示,上海、江西、河南、山東、重慶、湖北及廣東等省市,都出現公務員獎金被停發或被責令全部退回的情況。過去四十年財政最好的廣東省,潮州市在7月3日發通知,停發公務員住房補貼和績效工資。其它汕尾市也跟隨推行。

還有消息說,深圳市也有國有單位,主要是國企和事業機構,正在統計員工近幾年的收入。

中國大陸人均GDP最高的上海,也在第一季度後停發獎金。

中國大陸公務員工資由幾個部分組成,基本工資、績效獎金和各種津貼。

績效獎金和津貼,占工資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如果停了績效獎金和績效工資,等於是減薪一半以上。這不是小事。雖然我估計這次減薪幅度不會這麼大,但減薪過苦日子,大概是免不了的了。

中國基層公務員、小學及中學教師的月薪,大概兩千多至四千多人民幣不等,收入的大部分來自各種補貼和績效獎金。突然取消他們這部分收入,很多人的家庭收支頓時出現問題。網傳部分單位要求拿不出錢的員工向銀行貸款。比如江西省九江銀行推出「退款貸」,為拿不出錢退錢的員工提供貸款。

過去幾年中國一直說要過苦日子,要準備好,今年下半年看來是真要開始了。

為什麼減薪,還要退錢?原因很簡單,經濟出現大問題了。

去年上半年,中國財政赤字激增三成,地方債務激增三萬四千億元。官方報導,31省市的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僅上海市出現財政盈餘,其餘三十個省市都存在收不抵支的問題,壓力最大的河南、四川、雲南等省,收支缺口都在2,500億元以上。

赤字上升,意味著財政要靠債務來維持,但借錢不是無限制的,雖然政府可以印錢,但接下來就是惡性通貨膨脹,整個經濟就垮掉了。委內瑞拉就是個例子。

去年5月,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就說了,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中央政府要帶頭,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

當然,真正的苦日子,只能是普通公務員和教師去過,中央政府各部委的公務員、黨務系統的人員、離退休的,都不會過苦日子的。

中國大陸的社會結構,公務員處於社會地位和平均收入的頂端,頂端如此,下面的普遍情況當然更糟糕了。我有朋友在大國企的,是那種大型央企的,也說了去年獎金大幅度減少,而且上面說了,今年還會減。

過去中國收入最高的,是大型科技企業,阿里巴巴、華為、騰訊什麼的,今年恐怕也夠嗆了。比如說清華紫光,還不起錢,被徽商銀行申請破產。紫光是中共和美國高科技對抗戰爭中的主力部隊,負責硬件設計和半導體,基本上是中共高科技未來的希望。

過去十年獲政府大量資金,到處買企業買人才。習近平的親信劉鶴,被指定為負責中國高科技發展。紫光等於是劉鶴的精銳部隊,結果現在被申請破產。當然,我估計紫光會獲得來自當局的全力支援,但這個現象很清楚,中國高科技遇到瓶頸障礙。阿里巴巴、騰訊這些企業,過去這些年都是賺錢機器,也是融資機器,主要吸引的是美國的高科技資本。

但現在的情況很糟糕。滴滴出行APP被下架之後,一個嚴重的後效應是國際資本害怕了,以後中國企業海外融資會越來越困難。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國民間投資也發生了嚴重萎縮。這個完全可以理解,「割韭菜」的大風潮中,「躺平」都未必能夠自保,怎麼可能會繼續擴大投資呢?

過去十年,大陸民間投資風頭最勁的,是這些所謂高科技企業,包括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他們自己去海外融資,然後大量投資大陸的所謂新產業。

談到阿里巴巴,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阿里的崛起,是和中國大陸中小型實體商店衰落同步的。我看過一個資料,一個中等城市中最熱鬧的商場中,兩百家商店,過去三年倒掉了一百二十家。因為敵不過電商加速遞的商業模式。

所以所謂高科技企業的崛起,實際上,很大程度是財富蹺蹺板的效應,就是把實體商店的銷售和利潤轉到自己手裡了。這種急速的變化,會造成嚴重的結構性失業問題。

你說實體商店老闆,商店倒閉,自己失業了,轉行去寫程序搞電商?基本不可能,所以這種轉型的速度,往往是國家政府要認真考慮的問題。比如美國,成熟的電池技術,20年前就出來了,為什麼一直到現在才慢慢推動電動車?

十多年前美國有一個紀錄片,講述GE試產的幾千部電動轎車,最後只賣了一輛。不是不好賣,很多消費者想買買不到,結果有人調查,發現車都放在一個地方封存了,不賣了。這個紀錄片追查了很久,也沒有得出到底是誰把這些車藏起來了。

他們理出來的線索當中,大概可以看出來,是石油公司和聯邦政府聯手。當時還是小布什在位,他公布的新能源汽車政策,是推動混合型而不是純電車。那個紀錄片沒有給出整個事件的最佳分析。我後來問過一些專家,他們認為產業急速轉變常常會帶來嚴重的社會衝擊,所以政府要小心謹慎,給的例子,就是石油和汽車行業對美國影響極大,很大一群人的就業問題。

過去十年中國大陸的電商崛起,摧毀了中國傳統的商業營銷模式,是好是壞,是利是弊,這個還有待分析,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數以千萬人原來賴以生存的模式,就是那些小商店,無法生存了。這是談中國失業出現的問題。

曾經有人說,中共倒台萬事俱備,只差發生兩件事:一是一場輸掉的對外戰爭,二是一次深刻的經濟危機。目前看來,全面的經濟危機已經開始,外部環境和內部因素疊加,可能出現完美風暴。而對外戰爭也蠢蠢欲動,只是會不會輸掉,輸多慘的問題。

中共九十年代提出超限戰戰勝美國,所以現在是超限戰對超限戰,所以戰爭也可以說開始了。咱們還是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

(石山角度)

石山角度:https://www.youmaker.com/c/ShiShan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