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共重拳打擊赴美上市企業 主動脫鉤?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7月14日訊】滴滴上市10天,市值蒸發了超過219億美元,連帶造成中概股全面下挫。消息顯示,北京將修改監管規定,甚至改變境外上市公司結構,促使更多企業留在中國,這形同加速了中美之間的金融脫鉤。來看分析報導。

根據資本市場(Dealogic)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中國公司通過赴美IPO共計籌資超過750億美元。但是這個局面,可能在2021年下半年獲得根本改變。

滴滴出行6月30號赴美上市後,中共以「網路安全」為由進行審查,停止新用戶註冊,下架25款APP。

7月10號,中共網信辦公布「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內容規定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資的中企若欲赴國外上市,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審查。

旅美經濟評論專家傑森:「中國的投資公司,已經從美國的市場上拿走了760億美元。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資公司,比如瑞幸咖啡,他都是空手騙錢一樣的從美國股市拿走那麼大量的資金,中共為什麼放著這個便宜不佔呢?因為中共看到大量的錢,並沒有進他自己的腰包,進不進中共的腰包,那才是中共衡量的標準。」

旅美經濟評論專家傑森認為,像日本軟銀、美國優步和蘋果都在滴滴投了很多錢,首次IPO的資金很多都進了這些初期投資人的腰包裡頭,剩下一部分的錢,進中國的大股東手裡,因中共平時就嚴管外匯,所以,這些中國大股東也不會把從美國股市拿到的美元再拿回中國,資金就透過這種方式轉移到海外。

除了信息基礎設施、數據營運商海外上市將嚴審,外傳北京當局將收緊民營企業透過離岸實體持股或協議控制,即所謂的「VIE架構」赴美上市的灰色地帶,未來也將納入證監會監管。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這個世紀初開始,中國企業開始大規模的到美國上市,就搞了VIE結構,在一些避稅島啊,成立一些海外公司,在海外上市,在中共看來,剛開始呢,他覺得是跟世界接軌,能夠獲得巨額的投資。現在呢,當局思路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覺得這些海外上市企業,他大部分利潤或很多資金,通過海外上市渠道轉移出去。」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分析,這些大型民企背後有複雜的權貴和政治勢力,主營業務雖然在國內,但透過海外上市轉移資金,也是當局惱火的主因。

在北京當局一系列打壓措施出台後,外國投資人認為,現在買中概股簡直是冒險。

知名財經主持人、前避險基金經理人Jim Cramer:「我認為這些中概股票都不能買,每次買就受傷。這些幫助中概股上市的公司,我們應該看看他們做了什麼。」

美國知名財經主持人吉姆·克萊默(Jim Cramer)上週在節目中告訴觀眾,如果在滴滴事件後,「還去購買中國股票,你就是個白癡。」

台灣企業家高為邦:「中國收緊他的經濟政策,便於控制,嚴控企業至少不要外逃,它這個動作主動先加強控制,就是在走向脫鉤。」

去年11月螞蟻上市被突然中止,到今年滴滴上市遭到重擊,王赫認為,一脈相承的政策背後,說明習當局的重大轉變。

王赫:「我們知道現在是數字經濟,支撐數字經濟的是要大數據處理。過去中國的基礎設施都是由國企控制的,但是,經過這幾十年的變革,互聯網、電商、物流等等這些行業,現在是由非國有制企業,向阿里巴巴、滴滴這樣的公司占了數據,數據控制在他們手里,中共就覺得這是一大威脅。」

嚴審互聯網科技企業境外上市,背後蘊藏了中共數字極權、數字專政的野心。

王赫:「我們中國的網民超過十個億,這數字比美國和歐洲加在一起的差不多。中國有這麼龐大數量的話,在在相應的科技領域的发展能夠突飛猛進,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他覺得彎道超車一定能夠短時間把西方甩掉。那麼這時候他在國內就實行了一個數據的專政,是要把全國的那個什麼大數據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但是外界認為,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曾經多次試圖改革中國經濟,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美國智庫大西洋委員會主席弗萊德. 坎培(Fred Kempe)認為,對滴滴等中國公司的類似打擊,截至2030年,可能會讓中國最多損失45萬億美元的資本流入。

採訪/常春 編輯/林岑心 後製/周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