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倉碩鼠猖獗 中國人的飯碗還端得安穩嗎?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7月21日訊】近期,中國大陸各地通報了多起糧食系統腐敗案件,引發社會關注。與此前報導的每一件糧食系統腐敗案一樣,這些糧倉碩鼠無一例外,都是中共黨員幹部。且貪腐手法也都如出一轍,毫無新意。

據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近期安徽、江蘇、吉林、四川等地查處多起國家糧庫腐敗案件,多名官員落馬。

安徽省明光市明光桂花收儲庫原負責人兼檢斤員陳為國虛開結算憑證、虛增重量、虛構交易,以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並處罰金28萬元(人民幣,下同)。

吉林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孟祥久在企業經營、崗位調整等方面以權謀私,以受賄罪、挪用公款罪、貪污罪等被判處有期徒刑25年,並處罰金370萬元。

江蘇省儀征市15個基層糧站中有14名站長因違紀違法被查處,其中移送審查起訴5人。當地多個基層糧站在收購糧食時,工作人員故意多扣收購糧食的水分、雜質,甚至通過操作磅秤等來壓低帳面數字,這樣變相多收的糧食便可賣出撈錢。

該市12個糧站的黨員幹部,將舊糧以低價「賣出」,再將其整理、除雜、裝卸、過磅後,作為新糧以高價「買回」,原地「轉圈」以騙取財政補貼收入。從2016年至2019年,共發生20餘次。

儀征市陳集糧站原站長高時林通過這種方式14次貪污糧款共計112.22萬元。

四川省青神縣國糧管理有限公司原總經理陶永鴻夥同財務科原科長郭秀群通過「轉圈」以舊當新,騙取國家資金近23萬元。而早在2016年,陶永鴻等人從糧商手中收購舊糧入庫,以舊當新的896噸「轉圈糧」獲取20萬元的差價。

和以往一樣,案件曝光後,涉事單位都言之鑿鑿找原因,立措施。這一次也不例外。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說,專家分析,最主要原因是部分糧站內部管理混亂,尤其是在糧食收購、儲存、銷售等環節的自主性較大。「一把手」的權力過大,而上級部門對儲備糧數量和質量、人事財務等方面的監督管理流於形式。

在涉事的吉林省集安市,當地紀委監委稱,已緊盯糧食收儲各環節的廉潔風險點,「室組聯動」開展3次專項督查和集中排查。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紀委監委督促區商務局建立糧食檢測、稱重、傳輸、入庫、保管全流程監督鏈條,嚴格控制糧食收儲減損。同時,派出監督專員跟進監督。

儀征市紀委監委在繼續深挖徹查糧食系統腐敗問題的同時,開展專項監督檢查,集中排查涉及人、財、物管理方面的風險點和突出問題,並督促當地糧食系統進一步健全規章制度。

空話說了一大堆,糧食系統「塌方式貪腐」依然屢屢被曝出。被曝光的案例無一不是觸目驚心,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

除了「巡視組一來,糧倉就著火」的鐵律,以舊糧充新糧的「轉圈糧」腐敗事件更是歷年都有報導。據公開信息顯示,中儲糧河南分公司、湖南分公司、遼寧分公司和吉林分公司,此前均被曝光。

而2006年北京糧食局非法出售可致癌陳化糧的事件,仍不時提醒人們,到底還有多少糧倉「蠹蟲」在中飽私囊的同時,置百姓生命安全於不顧。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關係著14億人的生存命脈。但為何中國糧食系統的貪腐案一再發生?這些看似簡單直白的貪腐手法,為何能一再得逞?碩鼠橫行之下,中國百姓手裡的飯碗還能端得安穩嗎?

(轉自看中國/轉載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