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難民何去何從 各國收容立場一覽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8月24日訊】阿富汗迅速變天,武裝組織塔利班(Taliban)時隔20年重掌大權,最近幾天,成千上萬的阿富汗人倉皇逃離家園,擠在喀布爾機場,想盡辦法逃離塔利班統治,揪心畫面,透過各社交媒體向外界顯示。

有分享影片的社群媒體使用者說:「人們太想逃離塔利班(Taliban)統治,不斷把嬰兒與小孩送到喀布爾機場大門前。」

中央社引述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離開阿富汗的人數目前難以計量。塔利班控制了通往鄰國的所有主要陸路關卡,還曾說不希望阿富汗人離開。部分報導提到,只有商人或持有效旅行文件的人才獲准通關。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HCR)發言人本月20日說:「絕大多數阿富汗人無法透過正常管道離境。截至今天,可能處於險境的人都沒有明確的出路。」

但有些難民找到了離開的辦法。據說有數千名阿富汗人在塔利班控制首都喀布爾不久後,就越過邊境到了巴基斯坦,另據報約1500人進入烏茲別克,在邊境一帶紮營。

在喀布爾,數以千計人湧向國內唯一還在運作的機場,拚命想辦法離開。一名北約官員20日說,自塔利班接管首都後,已超過1萬8000人搭機離境,但不確知有多少是阿富汗人。

去年,與阿富汗接壤的伊朗和巴基斯坦接收了最多阿富汗難民和庇護申請者。根據聯合國難民署數據,去年近150萬人逃到巴基斯坦,伊朗也收容了78萬人。

若以庇護申請人數計算,也就是提出庇護申請但尚未獲准的人數,接件最多的3個國家為土耳其(12萬5000人)、德國(3萬3000人)和希臘(2萬人)。

有些國家允許阿富汗人避難,有些則表明不會給予庇護。以下是各國的立場:

● 伊朗
伊朗在與阿富汗相鄰的3個省為難民搭建了緊急帳篷,但一名內政部高階官員說,所有抵境的阿富汗人都會「在情況好轉後被遣返」。聯合國數據顯示,伊朗已收容近350萬名阿富汗人。

伊朗遭到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重創,把原本就面臨制裁之苦的國家進一步推向危機。

● 巴基斯坦
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6月曾說,若塔利班掌權,就要封鎖與阿富汗的邊界。但有報導稱,已有數千名阿富汗人進入巴基斯坦,且至少一個關卡是開放的。據說塔利班正限制商人和持有旅行文件的旅客進出。

2021年8月22日,塔利班佔領阿富汗後,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境的過境點出現排隊人潮。巴基斯坦軍人在邊境口檢查文件。(AFP via Getty Images)

● 塔吉克
目前不確定近日有多少阿富汗人進入塔吉克,但有報導提到,已至少數百人抵達,包括阿富汗軍人。塔吉克7月表示,正準備收容10萬名阿富汗難民。

● 烏茲別克
據說約1500名阿富汗人已越境抵達烏茲別克紮營。報導稱,塔利班只准持有效簽證的人經由正式關卡進出。

2021年8月22日在烏茲別克塔什干,從喀布爾撤離的人員坐在一架軍用飛機內,他們抵達塔什干機場。(Handout/Bundeswehr via Getty Images)

● 卡塔爾(卡達)
卡塔爾在兩項撤離進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其中一項是美國主導和安排的撤離進程其中一環。卡塔爾在烏代德空軍基地(Al Udeid)和埃斯薩利亞陸軍基地(As Sayliyah)暫時接納6000名阿富汗人,直到美國進行重新安置。

另一項撤離計劃則由卡塔爾主導,先由大使館在尋求逃離的阿富汗人之間進行篩選。截至目前約有800人已進入此一處理程序,大部分是女學生、有小孩的家庭或記者。未來除部分難民將會續留卡塔爾,大部分人很可能重新安置到其他國家。

● 英國
英國已宣布接納2萬名阿富汗難民的長期方案,政府的「阿富汗公民重新安置計劃」(Afghan Citizens’ Resettlement Scheme)目標是在第一年允許5000人於英國落腳,重點將放在女性和兒童,以及最不見容於塔利班的宗教等少數群體。

英國目前在阿富汗部署約900兵力以撤離共計約3000名英國公民及雙重國籍人士,以及另外約3000名曾為英國軍隊效力的阿富汗民眾。

阿富汗迅速變天,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政府近日頻遭包括同黨議員抨擊應對措施混亂、官員在關鍵時刻幾近神隱、情報系統失靈、外交工作面臨重大挫敗等。

美國
美國並未明確表態要接收多少難民。總統拜登已批准撥出5億美元,針對「難民、衝突受害者及其他因阿富汗情勢而陷入風險的人士,包括特別移民簽證的申請人」,用於他們「意料之外的緊急難民及移民需求」。

拜登與西班牙總理桑切斯(Pedro Sanchez)同意,用西班牙南部的2座軍事基地收容曾替美國政府工作的阿富汗難民,直到他們前往他國的行程已做好安排。

拜登表示,自本月14日以來,美方已撤離約2萬8000人。

拜登先前曾設定美國完成撤軍阿富汗的期限為8月31日,但美國和盟邦卻無法應付試圖搭上撤離班機的大批人潮,使得喀布爾機場陷入混亂;而歐洲聯盟(EU)也警告,要在期限前讓每個人都離開阿富汗,恐怕是不可能的事。

● 加拿大
加拿大承諾安置2萬名阿富汗人,尤其是在塔利班統治下最受壓迫的人,包括政府員工和女性領袖。

加拿大移民部長門迪奇諾(Marco Mendicino)表示,載有尋求庇護者的數架飛機已經飛往加拿大,首批難民13日抵達了多倫多。

● 澳洲
澳洲表示,將在人道簽證計劃中提供3000個名額給阿富汗人,但這些名額來自現有計劃,整體簽證發放數量不會再增加。

澳洲外長潘恩(Marise Payne)23表示,如果美國決定延後撤軍期限,澳洲願意在8月31日後協助美國撤離阿富汗,並提供救援航班。澳洲過去一週已經從喀布爾撤離約1000名公民和阿富汗人。

2021年8月22日,澳大利亞空軍C-17A環球霸王飛機抵達阿富汗,從喀布爾的哈米德-卡爾扎伊國際機場撤離澳大利亞公民和簽證持有人。(SGT Glen McCarthy/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Defence via Getty Images)

● 歐盟
數個歐盟成員國的官員說,他們極力避免重蹈2015年移民危機的覆轍。當時大批難民獲准進入歐盟,引發民粹分子強烈反彈。

● 德國
德國表示將收容一些阿富汗人,但數量未定。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2015年對難民大開國門,飽受批評。她說,政府會確保難民「在毗鄰阿富汗的國家裡安全無虞」。

塔利班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度攻下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默克爾16日坦承錯估情勢,承諾將全力協助為德國工作的阿國人民離開阿富汗,以免他們遭塔利班報復。

● 法國
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曾說,歐洲必須「保護自己不面臨(來自阿富汗的)大批非法移民」。他說,法國將「保護處於最險境的人」,但「歐洲不能獨自承擔現況的後果」。

2021年8月23日,在阿布扎比附近的法國達夫拉104空軍基地,作為 「阿帕根」(Apagan)行動的一部分從喀布爾撤離後,人們從一架空客A400M軍用運輸機上下來。(BERTRAND GUAY/AFP via Getty Images)

● 奧地利
奧地利排除收容任何阿富汗難民,內政部長還主張繼續驅逐申請庇護未獲批准的阿富汗人,並提倡在阿富汗鄰國成立「驅逐中心」,接收被歐洲逐出的阿富汗人。

奧地利總理庫爾茨(Sebastian Kurz)明確表示,來到奧地利並非選項。他說,「我明確反對我們現在主動接收更多人(難民),在我擔任總理期間,就絕對不可能接收。」

路透社報導,2015年和2016年歐洲爆發移民危機期間,奧地利大量收容尋求庇護者,人數超過全國人口1% 。

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2020年數據,奧地利收容逾4萬阿富汗難民,人數為歐盟第2多,僅次德國的14萬8000人,然而德國人口是奧地利的9倍。

● 瑞士
瑞士已表示不會收容直接從阿富汗逃出的大群難民。

● 比利時
比利時政府20日派出軍機前往喀布爾撤離人員,但能順利接回多少人尚是未知數。比利時官員表示,撤離行動取決於掌控機場的美國軍隊,必須遵守非常嚴格規定。

2021年8月23日,在布魯塞爾附近的梅爾斯布魯克軍用機場,一群阿富汗國民從比利時航空公司的包機上下來後到達停機坪。(KENZO TRIBOUILLARD/AFP via Getty Images)

● 荷蘭
美軍目前控制喀布爾機場秩序,日前荷蘭與美國曾發生意外摩擦,荷蘭第一架疏散班機據報飛離喀布爾時,機上竟未載任何一名荷蘭國民。

荷蘭外交部長卡哥(Sigrid Kaag)說,美國人允許荷方飛機留在停機坪30分鐘,之後就下令飛機離開。據報卡哥正在與美方磋商,以避免此事重演。

土耳其
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說,政府會與巴基斯坦合作,協助阿富汗情勢穩定下來,並防止新一波難民來到土耳其。政府還加緊在與伊朗交界處建造圍牆,不讓移民入境。

埃爾多安22日指出:「歐盟會員國只收容少許替他們工作及處境艱困的阿富汗人,你不能指望土耳其承擔第3國的責任。」

他還說,土耳其已經收容了大約500萬的難民,並且「已經無法再承擔更多的移民負擔」。

● 北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
北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都表示,會依美國要求,暫時分別收容450人和300人,這些難民將待到美國移民簽證所需文件安排好為止。科索沃也正規劃為即將前往美國的難民提供臨時庇護,但不確定人數。

● 烏干達
烏干達同意收容2000名阿富汗難民。這個東非國家接納的難民人數是全非洲之最,也與巴基斯坦並列全球第3多,次於土耳其和哥倫比亞。

● 日本
日本安排3架自衛隊運輸機前往撤僑,第一架C2運輸機將在23日晚間出發,24日再陸續派出2架C130運輸機。

撤離的對象,包括日本僑民、當地大使館職員,以及相關人員與家屬等,但實際上無法確定有多少人能抵達機場;依情勢所需,可能也會有其他國家請求協助。

(責任編輯:盧勇信)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