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縱橫】阿里捐千億求生 歐盟狠踩中共紅線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9月03日訊】大家好,歡迎收看《時事縱橫》我是扶搖。今天是2021年9月2日星期四。

今天關注的焦點:「不鬥爭不切實際」,習黨校訓話,爆中共危機?阿里為「共同富裕」投1,000億,破財能否免災?北大教授警告「共同貧窮」,醫療產業將遭打擊?中共在南海使絆子,美澳強硬回擊;歐盟全面升溫對台關係,北京急了。

「不鬥爭不切實際」 習黨校訓話 爆中共危機

9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的開班儀式上發表講話,部分內容引發外界關注。

第一個關注點是,他多次強調「忠誠」。根據新華社的相關報導,青年幹部被要求「信念堅定、對黨忠誠」,也要「嚴守規矩、不逾底線」。

習還給出了黨員是否忠誠的明確檢驗標準,比如能不能「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在各方面「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等,並直白地說,「首先要有敬畏心」。

時評人鍾原在大紀元撰文說,剛開班,後備幹部們就被提出這些要求,看來中共選人的標準,最重要的始終不是能力素質,而是能否忠誠,關鍵時刻能否站好隊。

下面聽訓的後備幹部們應該十分清楚,目前,黨內關於連任的鬥爭十分激烈,他們確實也怕站錯了隊。而習近平到黨校訓話,除了關心這些人是不是真正對自己忠心;還想通過講話告誡那些騎牆、觀望的官員,不「忠誠」可能有後果。

除了要求效忠,習近平還提到,當前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鬥爭是不切實際的」,要勇於鬥爭,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等等。

中國問題專家馮崇義對大紀元表示,強調所謂的鬥爭性,可以解讀為中共形勢嚴竣。大陸體制內學者王先生認為,習說的「風險」和要「鬥爭」,透露出「共產黨已經到了臨死前的掙扎、絕望的狀態了。他們嚇壞了,想方設法要維持他們的特權,並做出各種應變社會動盪的預案。」

同時,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對自由亞洲電台分析,習鬥爭的首要目標,是要確保他能連任。

時事評論員唐靖遠贊同這個觀點。他表示,習指的「風險」,包括國內和國外的,但主要是國內。國內目前最大的「風險」是疫情復燃、經濟下滑成定局,以及他連任受阻。他現在沒有了退路,所以只能斗到底。

大紀元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指出,中共信奉「鬥爭哲學」,它的統治建立在一系列對內對外的「階級鬥爭」、「路線鬥爭」、「思想鬥爭」之上。而近來,中共對各個行業的鬥爭,已經讓不少大企業下跪了。

阿里為「共同富裕」投1000億 破財能否免災?

9月2日,「浙江新聞」引述阿里巴巴的消息說,集團已經啟動「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將在2025年前累計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幫助實現「共同富裕」。為促進十大行動落地,阿里還將成立一個專門的常設機構。

據悉,這十大行動主要針對五個方面,包括支持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幫助高質量就業、關愛弱勢群體,以及成立200億元的共同富裕發展基金。

阿里巴巴是在積極響應習近平提出的「共同富裕」計劃。8月17日,習提出要促進「共同富裕」,通過三次分配,「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

財經評論人士秦鵬認為,其實中共這是在公開要求「識相的富人們」,趕緊破財免災,主動比被動好。我們看到,習話音剛落,騰訊第二天就宣布出資500億人民幣,用於鄉村振興、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和騰訊比,阿里的反應慢了十多天,但是它對自己下手更狠,直接翻倍拿出一千個億來。不知道目前處境不妙的阿里,破了這麼大一筆財,能否免災呢?

政論家章天亮在自媒體節目中分析,知名企業和富豪們捐得越多,當局會覺得他們越有錢,而且會進一步認為,如果施加更大壓力,能獲得的「捐款」就更多。中共的貪婪是沒有底線的,各企業捐得再多都不夠多。

北大教授警告「共同貧窮」 醫療產業將遭打擊?

而對於當局走回計劃經濟的做法,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張維迎提出警告。

9月1日,張維迎在「經濟50人論壇」發表一篇文章。他指出,中國在1970年代末放鬆經濟管控,自由經濟為一般民眾提供了一個擺脫貧困、致富的機會。

如果中國堅定對市場經濟的信心,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中國將能夠走向「共同富裕」。但如果中國對市場失去信心,當局干預逐漸擴大,中國只會走向「共同貧窮」。

張維迎還表示,政府可以在解決貧困問題上有所作為,但必須明白,那些扶貧的錢,本質上是企業家創造出來的。政府能做的,只是把財富從一部分人手裡轉到另部分人手裡,不可能無中生有。他警告,如果企業家沒有創造財富的積極性了,政府將沒有錢轉移支付,「這一點我們必須牢記於心」。

其實,中共近來的過度干預,已經對多個行業造成致命打擊。

我們拿教育行業來說,中共在7月底推出教育「雙減」政策,宣稱要減輕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這麼一來,多家行業巨頭的股價狂跌超過9成,還有多家直接宣布倒閉,整個培訓業幾乎被摧毀殆盡。

據大陸《財經》雜誌9月1日報導,今年以來,已經有大約14萬家教育培訓公司註銷。知名的上海啟文教育、傑睿教育、趣口才等一眾公司近日宣布破產;而已有27年歷史的老牌機構「巨人教育」,也在8月31日宣布倒閉,而且無法退還已交的學費。

教育、科技、房地產等行業目前已經是風雨飄搖,還沒波及到的行業也戰戰兢兢,不知道下一個輪到的會是誰。

美股財經電視台CNBC引述市場研究機構「TS Lombard」的經濟學家葛林(Rory Green)的話預測,醫療保健產業將會成為北京的下一個目標。葛林指出,醫療保健是目前「唯一尚未受到監管審查的產業」,這個產業「特別脆弱」。

位於倫敦的經濟資訊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也在本週的一份報告中指,北京當局日前稱將控制該行業的價格,預計現在將加大力道。

中共在南海使絆子 美澳強硬回擊

除了在國內鬥,中共在國際上也一直耍橫,但是國際社會並不買帳。

9月1日,中共新修訂的《海上交通安全法》正式開始實施。中共自稱,這條「法律」應該適用於南海、東海以及其它所謂「不可分割」水域中的各種島礁,還規定,潛水器、核動力船舶、載運放射性物質的船舶等五類外國船隻,進入這些水域必須向中方報告。

外界普遍認為,這法案很大程度是針對歐美軍艦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因為被點名的五類外國船隻,其中的核動力船舶,明顯是衝著美國說的。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國和法國擁有核動力航母,而經常把航母開到南海的,就是美國。

新法實施以後,如果各國在南海進行自由航行卻不向北京報告,中共海事管理機構就要來「執法」了,包括追趕目標船隻到公海、抓捕責任人,甚至將他們帶回中國港口審訊。

這麼一條「法律」,相關國家會認同嗎?當然不會。

南海是東盟十國,以及歐、美、日、韓等國的海上航運生命線。多年來,中共跟越南、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台灣,對南海主權有爭議。此外,中共還和日本、韓國在東海有爭議。這些海域的規則,怎麼可能由中共一家說了算?

9月1日,五角大樓發言人索普爾(John Supple)在回答相關問題時表示,中共的做法是對自由航行和自由貿易的「嚴重威脅」。他說,「美國仍然堅定地認為,任何沿海國家制定的法律或法規,都不得侵犯(其它)所有國家根據國際法享有的航行和飛越權。」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也表示,「我們毫不避諱地提出抗議,並在許多情況下與合作夥伴和盟友一道抵制中國(中共)的非法、過度的海洋主張。」「我們將繼續這樣做。」

同時,《澳洲金融評論》報導說,在中共發出新法令之際,法國聲明將與澳洲軍艦在南海進行聯合過境。

澳洲海軍宣布,他們不會受中共新法令制約;澳洲國防部也表示,他們將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準則。

歐盟全面升溫對台關係 北京急了

此外,歐盟還在台灣問題上狠狠踩踏北京劃的紅線。

9月1日,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以60票贊成、4票反對、6票棄權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EU-Taiwan Political Relations and Cooperation)。

這份報告旨在全面提升歐盟與台灣政經關係,這次被表決通過,將為其正式成為歐盟法律打下基礎。

報告稱,台灣是歐盟在印太地區的重要合作夥伴和民主盟友,因此主張歐盟在一個中國的政策下,與台灣建立更加密切和堅強的夥伴關係。​

報告起草人、來自瑞典的歐洲議員成員魏莫斯(Charlie Weimers)在投票後發推文說,「這是歷史性的一天,因為這是此類報告首次獲得通過。」

他在另一條推文中說,「台灣是(歐盟)在印太地區一個志同道合的夥伴。鑒於中共越來越好鬥,還刻意隱瞞有關COVID-19爆發的信息,加強歐盟和台灣的關係變得尤為重要。歐盟和台灣必須協作。」

同一天,歐洲議會外委會還通過了一項修正案,建議歐盟將駐台機構從歐洲經貿辦事處,改名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以體現歐盟要全面提升與台灣的關係,而不只是經貿關係。

歐盟的這些行動,是直接告訴北京,他們的恐嚇、施壓沒有用。

之前,歐盟成員國立陶宛宣布要在台灣設立代表處,並允許台當局以「台灣」的名義在該國設代表處。結果北京馬上報復,單方面決定和立陶宛互撤大使。

立陶宛沒有屈服,而且得到了美國和歐盟的力挺。現在,歐盟還跟進了。

當然,中共好鬥,表面上怎麼都不會服軟。當天,中共駐歐盟使團發出「強烈反對」的聲明,聲稱「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嚴重違背一中原則,還要求歐洲議會「立即糾正有關錯誤言行」。

好的,我們今天就先說到這裡,下期節目,我們不見不散。

時事縱橫》製作組

(責任編輯:文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