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舟:潛艇的威力遠比你想像的更大(下)

現代潛艇的發展,以核潛艇技術最為突出,中國和印度加入核武俱樂部後,也開始製造本國的核潛艇。同時,常規動力潛艇的發展也日新月異。

接上篇

中共潛艇的發展

二戰結束時,前蘇聯獲得了德國U級潛艇和相關技術,仿製成了613型潛艇,之後又改進生產了633型潛艇,並轉讓技術給中共,中共最多曾擁有84艘。中共在633潛艇基礎上,又改進生產了035型潛艇至少23艘,除1艘丟失外,其餘正逐步退役。中蘇交惡後,中共潛艇發展陷入停滯。

前蘇聯解體後,中共從俄羅斯購買了12艘基洛級潛艇,同期開發了039型潛艇,並從德國大量採購柴油機,還獲得了法國的聲納技術,但039型潛艇噪音較大,仍然在持續改進中。

1958年,中共開始核潛艇開發項目,前蘇聯拒絕轉讓技術,項目曾一度擱淺;直到1974年,中共首艘091型核動力攻擊潛艇服役,但噪音很大,而且潛水時不能發射導彈,後續生產雖有改進,實際只能在近海活動。之後的093型核潛艇項目再度擱淺。

中共的091型核動力攻擊潛艇下水後,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也開始啟動,同樣困難重重,直到1983年才正式服役,1987年試射了巨浪-1型彈道導彈,但092型僅生產了一艘。2004年11月,日本稱發現中共的091型核潛艇從日本南部海域穿越。

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曾幫助中共開發核潛艇,法國幫助中共建設核電站,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後期也有參與,中共同時開始大量竊取各國核潛艇技術。中共的093型核動力攻擊潛艇在2006年開始服役,並不斷改進,目前完工9艘;093G型裝載魚雷、鷹擊反艦導彈外,可能還搭載了對地攻擊導彈,號稱噪音水平堪比美國洛杉磯級潛艇,甚至維吉尼亞級。

中共的094型核潛艇,凸出的龜背很容易被發現;估計導彈彈體較大、較長,頗似前蘇聯的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Mark Schiefelbein/AFP via Getty Images)

093型攻擊潛艇下水後,中共的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也在2007年開始服役,可以攜帶12枚巨浪-2型導彈,目前服役6艘。

德國的常規潛艇最受青睞

二戰後,德國、意大利、日本被禁止開發核動力潛艇,只能生產柴電動力潛艇用於近海防禦,也不允許攜帶對地攻擊導彈。

德國雖然戰敗,但潛艇技術仍在,戰後開發生產了201型潛艇3艘,曾短期租借給挪威;之後的205型潛艇建造了13艘,其中3艘在丹麥海軍服役;206型潛艇生產了18艘,4艘後來出售給哥倫比亞,3艘出售給印度尼西亞,以色列也仿造了3艘。這些潛艇排水量都在500噸或以下,屬於微型潛艇,僅能在近岸淺海運行,但採用了新型鋼材。

冷戰期間,美英等國潛艇很快大型化,不但造價昂貴,在軍備競賽中也沒有多餘的出口能力。更多國家沒有核武器,也並不需要戰略彈道導彈潛艇,僅需要戰術級的常規動力潛艇在近海防禦。德國的小型潛艇價格相對低廉、易於操作,成為各國的搶手貨。

1970年代,德國專門為出口訂單設計的209型系列潛艇投產,不同改進型號總計生產了61艘,潛艇或相關技術輸往不同國家,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委內瑞拉、埃及、希臘、印度、韓國、印度尼西亞、秘魯、南非、土耳其、以色列。

209型各類潛艇最大排水量1,800噸,可攜帶14枚魚雷,改裝型號也可搭載魚叉反艦導彈,目前仍有訂單在生產中。還有衍生型號的210型,與挪威合作,稱為210型或烏拉級,挪威海軍現役6艘。

2004年9月13日,德國基爾HDW造船廠舉行第33艘212型潛艇落成典禮。(David Hecker/DDP/AFP via Getty Images)

最新的212型潛艇或托達羅級潛艇,由德國和意大利聯合開發,配備柴油推進系統,包括先進的空氣隔絕推進系統,採用壓縮氫燃料電池。潛艇高速運行時使用柴油推進,慢速時切換為電池推進系統,以消除噪音,最長可在水下停留三週。

212型潛艇排水量1,830噸,主要在淺水區域活動,可攜帶13枚重型魚雷或短程防空導彈,和24枚水雷。潛艇採用了一些隱身設計,採用大量非磁性材料,減少了被磁力檢測和引爆磁性水雷的風險。

德國先後服役212型潛艇6艘,2艘規劃中。意大利服役同型潛艇4艘,至少2艘規劃中,正在替換意大利自行建造的掃羅級潛艇。

德國輸出潛艇最多。法國擁有核動力潛艇後,常規動力潛艇僅用於出口,包括與西班牙合作,出口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南非、葡萄牙等。瑞典、荷蘭也能自行建造潛艇,但數量有限,主要服役於本國海軍。

日本的蒼龍級潛艦。(日本海上自衛隊)

日本的鋰電池潛艇

日本也一直在開發常規動力攻擊潛艇,最新的鋰電池潛艇靜音效果世界一流。

日本現役主力的蒼龍級潛艇,先後服役11艘,最後2艘採用了鋰電池,容量增加了兩倍,明顯提高了潛航能力。蒼龍級潛艇排水量4,200噸,可攜帶30枚魚雷或魚叉導彈,以及水雷。

之前的親潮級潛艇,排水量4,000噸,可攜帶20枚魚雷或魚叉導彈,先後服役11艘。日本正在開發大鯨級潛艇,在建3艘。

日本的常規動力潛艇噸位更大,應該兼顧了淺海與深海作戰能力。日本一直在學習美國的反潛技戰術,並不斷聯合演練。

印度的阿里漢級(Arihant)戰略核潛艇。(印度海軍)

印太地區的潛艇軍備競賽

中共海軍的不斷擴張,很快打破了印太地區的軍事平衡,幾乎每個國家都感受到了威脅,潛艇成了各國海軍彌補實力差距的最佳選項。

印度先租用了俄羅斯的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隨後自行開發了阿里漢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排水量6,000噸,2016年首艘服役,目前1艘試航,2艘在建。

2015年10月29日,印度建成第一艘卡爾瓦裡級潛艇。(Indranil Mukherjee/AFP via Getty Images)

印度曾購買了前蘇聯/俄羅斯的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10艘;也採購過德國209型潛艇4艘。最近,印度引進法國和西班牙的鮋魚級常規動力潛艇技術,自產型為卡爾瓦裡級,排水量1,775噸,可攜帶18枚魚雷或飛魚反艦導彈,以及30枚水雷;目前服役3艘,在建3艘。

2016年11月8日,韓國生產的214型潛艇竣工典禮。(韓國海軍)

韓國先引進了德國209型潛艇技術,自產型號為張保皋級,排水量1,290噸,可攜帶14枚魚雷或魚叉反艦導彈,韓國服役9艘,出口印度尼西亞3艘。隨後,韓國又引進了德國214型潛艇技術,自產型號稱為孫元一型,排水量1,860噸,共服役9艘。韓國自行開發了最新的島山安昌浩級潛艇,排水量3,750噸,除魚雷和反艦導彈外,還可搭載潛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首艦於9月7日成功試射了玄武-4-4型常規彈道導彈。

巴基斯坦一直是法國潛艇的購買者。1971年的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的法式潛艇擊沉了印度的英式護衛艦,成為二戰後首個潛艇出擊的公開戰例。同年,巴基斯坦一艘潛艇被擊沉,也成為二戰後首個潛艇被擊沉的戰例。

巴基斯坦現有法國的奧古斯塔級潛艇6艘,排水量1,760或2,050噸,可攜帶魚雷和飛魚反艦導彈。巴基斯坦正準備購買中共的039型潛艇8艘,泰國也訂購了3艘。

1993年8月28日,澳大利亞的第一艘柯林斯級潛艇在阿德萊德港下水。(Torsten Blackwood/AFP via Getty Images)

澳大利亞擁有柯林斯級潛艇6艘,採用了瑞典潛艇設計,排水量3,407噸,可攜帶22枚魚雷或魚叉反艦導彈,以及44枚水雷。美英澳已經宣布將幫助澳大利亞獲得核動力攻擊型潛艇。

越南從俄羅斯採購了基洛級潛艇6艘,配備了魚雷和俱樂部反艦導彈。

印度尼西亞從韓國採購了3艘仿製的209型潛艇,可能再訂購3艘;還有早期從德國採購的209型潛艇2艘;2021年4月21日,其中1艘在峇厘島北部海域演習時突然失聯,是最新的潛艇失事案例。

馬來西亞採購了2艘法國和西班牙合作的鮋魚級潛艇。加拿大曾購買了英國退役的維多利亞級潛艇4艘,目前正在尋找替代品。台灣有4艘潛艇,2艘荷蘭的劍龍級,2艘美國的茄比級用於訓練,正在自行建造新型潛艇。

朝鮮的微型潛艇。(Kim Jae-Hwan/AFP via Getty Images)

朝鮮擁有前蘇聯的633型潛艇約20艘,613型潛艇約4艘;還有自產的微型潛艇可能近百艘,不過主要用於對韓國登陸滲透。2010年5月20日,韓國指責朝鮮潛艇在白翎島附近海域用魚雷擊沉了韓國的護衛艦天安號,但朝鮮至今否認;若屬實,將成為最新的潛艇戰例。

目前在印太地區,美國的潛艇部隊最強,攻擊型潛艇包括19艘維吉尼亞級潛艇,31艘洛杉磯級潛艇,3艘海狼級潛艇,和4艘改裝的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潛艇;14艘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潛艇攜帶了1,090枚核彈頭,占美國核彈頭戰備總數的70.32%。

中共攻擊型潛艇數量最多,包括9艘093型核動力攻擊潛艇,約55艘常規動力潛艇;還有6艘094型彈道導彈潛艇。

印太各國都在紛紛發展潛艇部隊,可以預見,未來印太地區可能的海戰,潛艇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