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與懷:人生難得不糊塗 

鄭板橋難得糊塗」一語,多少年來,眾口相傳,家喻戶曉,深入民心,每每作為處世的警言,幾乎成了中國人的座右銘。

按民間傳說,這四個字有幾種不同的典故。

一說某年,鄭板橋到萊洲雲峰山觀摩鄭公碑,夜晚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交談十分融洽。老人請鄭板橋留下墨寶,以便請人刻於家中一塊特大的硯台的背面。這老人自稱糊塗老人,於是鄭板橋依「糊塗」為引,題寫了「難得糊塗」四字。又因為感覺遇到了一位情操高潔雅士,敬仰之心猶然而生,又提筆補寫了一小段文字:「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報也。」

另一說法是,鄭板橋調任山東濰縣七品知縣時,正遇百年未見的旱災,百姓家破人亡,因而憂心似焚,不免心力不支。其妻相勸:既然皇上不問,欽差不理,你就裝作糊塗好了。鄭板橋聞之怒道:裝糊塗,我裝不來。你可知道,聰明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他所說的這句話,後來就成了「難得糊塗」的自注。這是鄭板橋對於現實的抗議之聲。他的為官品格也可見於其《衙齋聽竹》圖中的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不過,也有說成是鄭板橋自我解嘲。也是他在濰縣任知縣時,一日正值衙齋無事,四壁空空,周圍寂寂,彷彿方外,心中不覺悵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蕭蕭,人生難道就是如此?爭名奪利,爭勝好強,到頭來又如何呢?看來還是糊塗一些好,萬事都作糊塗觀,無所謂失,無所謂得,心靈也就安寧了。於是,他揮毫寫下「難得糊塗」。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據說,鄭板橋堂弟為了祖傳房屋的一段牆基與鄰居訴訟,要他動用濰縣知縣的地位,函告興化縣縣令求情,以便贏得官司。鄭板橋看完信後,立即回書一詩:「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他又寫下「難得糊塗」、「吃虧是福」兩幅字,並在「難得糊塗」下加注前述的那幾句話,在「吃虧是福」下則加註:「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盈於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這是心安理平說。此處「難得糊塗」指難得裝一次糊塗,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態平衡。這種「心理調節」乃是試圖把自己的心理反差平衡一下,以求得方寸的短暫安寧。

各個典故不同。哪個真實?哪個正確?不管是明顯的假託或似乎有事實根據,在我看來,其實都是出於後人對「難得糊塗」的不同解讀。

糊塗的反面是聰明。然而,耍小聰明卻適得其反在生活中屢見不鮮;聰明太過,又心術不正,對人對己招來禍難,造成人生的大糊塗,大失敗,在書中在生活中也有許多事例。《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可謂給我們一個非常形象的反面教訓。

《紅樓夢》第五回,題為「游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有紅樓夢十二曲分詠金陵十二釵,暗寓各人的身世結局和對她們的評論。其中《聰明累》一曲云: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慭慭半世心;好一似,盪悠悠三更夢。忽喇喇如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這首《聰明累》曲吟詠的是王熙鳳。此人在書中第一次出場是在第三回,一出場就不得了。通過林黛玉所見所聞,一個雍容華貴又氣度非凡的女當家立現讀者眼前。隨後,曹雪芹又用賈母之口說明她的性格:「你不認得她,她是我們這裡有名的一個潑皮破落戶兒,南省俗謂作『辣子』,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然而,這個鳳辣子雖以聰明漂亮精明能幹聞名,亦以陰險狠毒手辣而著稱。她在榮國府幾年掌權打理中,製造了許多罪惡。死在她手裡的就有好幾條人命:她弄權鐵檻寺,貪利拆散張金哥和守備公子姻緣,致使二人先後自盡;她使人告狀並加害尤二姐,又召庸醫將尤二姐已經成型的男嬰打下來,最終致使尤二姐吞生金自盡。王熙鳳的判詞稱她「一從二令三人木」,指的是其夫賈璉一開始對她敬從,後來對她指使命令,最後把她休掉的結局。「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紅樓夢》後續第一百一十四回描寫了王熙鳳因病而亡,也另有版本說她被休後又遭舊案追訴入獄,最後死於獄中。

至於貌似糊塗,其實是大智慧,在現實生活或文學作品中,也有許多例子。例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擺「空城計」那個著名的情節。

書中描寫,當時司馬懿親自率領十幾萬大軍,來追擊諸葛亮僅剩的一點殘軍,準備一舉殲滅。但是司馬懿到了西城時,看到的不是嚴陣以待的守兵,而是城門大開,只有幾個老兵在掃地。在城樓上,諸葛亮優雅彈琴,琴聲高低起伏,錯落有致,沒有絲毫慌亂之音。於是司馬懿懷疑有詐,傳令退兵,此回合便以諸葛亮的勝利而結束。

「空城計」是諸葛亮成功的代表作。那麼,真的是司馬懿太過謹慎而中了諸葛亮的計謀嗎?有論者並不同意這個說法。我亦深以為然。是啊,仔細一想,所謂「中計」一說完全站不住腳。西城不過彈丸之地,就算有埋伏,但雙方實力懸殊太大,也很難改變戰局。並且,司馬懿完全可以先派人前去探個虛實,然後再決定是否派大部人馬進攻。因此,可有一問:為什麼司馬懿不動一兵一卒,扭頭就走?身經百戰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大將軍難道會如此糊塗嗎?如此往深一想,就不禁拍案叫絕:他司馬懿太了不起了,其謀略太深遠周密了。熟讀《三國》者都知道,曹氏宗族對司馬懿相當提防,基本都是半利用半防範。一開始曹操對司馬懿就是又愛又怕,愛因為才華,怕是因為他才華太高,威脅自己地位,因此平時一直沒有讓司馬懿掌管兵權。曹氏宗族多年來對自己的態度,司馬懿哪能不一清二楚呢?所以他心中確信,諸葛亮是他存在的價值,兩人相輔相成,互相牽制,如果諸葛亮被抓了或者死了,自己也離死期不遠了。「空城計」一役,司馬懿考慮的早已不是軍事問題了,而是政治大局,也是自己生死攸關的問題。正因為他司馬懿有此深謀遠慮,最終熬死曹氏宗族而成功上位,成了三國最後的大贏家!

諸葛亮當然更是值得稱頌的。馬謖失街亭後,諸葛亮辛辛苦苦建立的北伐防線全部瓦解,甚至都有全軍覆滅的可能。在這樣危如累卵的情況下,諸葛亮還敢使用空城計,擺出了和司馬懿誓死同歸的架勢,並非因為猜到司馬懿足夠的謹慎,而是認定他足夠的聰明,算準他肯定首先會考慮保全自己。畢竟兩個人鬥了那麼多年,雙方思路行事各都心知肚明。當然,諸葛亮也知道,萬一司馬懿選擇攻城,自己絕對被活捉,絕對成了天下第一糊塗的笑柄。因此也應該說,他的「空城計」不單是基於神機妙算的大智慧,也是出於為了國家不惜冒粉身碎骨風險的崇高精神。在這一點上,他比司馬懿高尚。

以上說了這許多,我的意思是,與其附庸或竟然真心崇尚「難得糊塗」,不如清楚表明並試圖踐行:「人生難得不糊塗」。

難得糊塗?不。人生難得不糊塗!現在,許多人都有此共識:這是充分感悟人生的一種境界——不糊塗者是因為心中有大目標,著眼大方向,具有全局觀念,自然對枝節雜碎不屑一顧。這是一種非凡的智慧——在紛繁變幻的世道中,既能看透事物,分清大是大非;又能看破人性,處事分清輕重緩急,舉重若輕,大智若愚。這是美好的品格和氣度——這種人超凡脫俗,底蘊深厚,胸襟坦蕩,包容萬象。他們不會糊塗到爭名奪利,而是以平常平靜之心對待人生,泰然安詳,寧靜致遠。這也是一種寶貴的經歷——大凡人生一世,必須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即使經歷風霜坎坷,也不能糊塗沉淪。

人生難得不糊塗!如今人們大多長壽,但別把自己活成閏土才好,更不要像王熙鳳那樣「機關算盡」。像司馬懿、諸葛亮這種大智大勇者,在人生路上更可參考借鑑。

就我個人來說,我信奉「人生難得不糊塗」。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作者提供/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