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人腦在導航時不會選擇最短路線

張妮編譯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1月16日訊】麻省理工學院(MIT)完成的一份研究顯示,人們要去往一個目的地的時候,大腦最容易想到的路線是面朝目標地點角度最小的路線,而不是最短的路線。

人們都知道兩點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可是在城市街道上行走很少有直線抵達目的地的路線。那麼,人們會怎樣規劃自己的路線?

麻省理工學院的感性城市實驗室(Senseable City Laboratory)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收集了1.4萬人手機上所記錄的他們在波士頓市和劍橋市每天行走的共55萬多條路線。

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數據後發現一個規律,多數人並不傾向於尋找最短的路線,而是朝著面向目標地點夾角最小的方向行走,即使知道這條路線會稍微長一些,它仍然是人們最自然的選擇。研究人員給這樣的路線起名為「夾角最小路線」。

研究人員發現,不僅是人類如此,其它的研究看到動物,從昆蟲到靈長類動物全是如此。研究組估計,這種路線的思考過程所耗費的大腦能量最少,大腦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同時從事的其它任務上。

「大腦似乎自動會權衡留出精力應對其它事情,在3萬年前,人們隨時準備要躲避獅子的襲擊;而現在,人們要注意不要被橫衝直撞的SUV撞到。」主要研究員之一拉蒂(Carlo Ratti)說,「基於矢量的導航策略找到的路線不一定是最短的,但是在很多情況下的確很接近最短路線,而且這所需的計算最簡單。」

這份研究10月18日發表於《自然・計算科學》(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曉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