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不代表一切 做事重在過程和初衷

Leo Babauta撰文/余欣然編譯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2月08日訊】你打算啟動一個新的項目或鍛鍊計劃,但這涉及一個未知的新領域。你不確定自己能否成功,為達目的繃緊神經,使出渾身解術。

這些壓力,恐懼,懷疑和緊張情緒都來自對結果的執著。例如,我們希望通過鍛鍊減重,練出好身材,或對新項目表現得很聰明有見地,如此一來,大家就會認為我們非常優秀。

但或許我們更應該了解以下真相。

結果並非總在掌控之中

有時旁人會變成「攔路虎」,或無意中毀掉一個項目。有時意料之外的事情會發生。還有時雖然我們盡力了,結果仍難遂人願。天氣隨時會變,我們可能得流感,甚至受傷,或者什麼突發事件將日程打亂。

總有幾個其它結果,雖不理想但也可接受

也許就算我們盡全力了也練不出六塊腹肌,或者訓練許久仍然跑不下馬拉松全程。

儘管目標未達到,但我們還是會變得更健康。我們可能非常喜歡鍛鍊本身,可能結交到其他志同道合追尋健康生活的朋友。也許結果不如期待中完美,但我們還是可以享受整個過程

我們所期待的結果並非唯一值得感激的東西。事實上,如果我們開闊自己的思維,就會發現真實的結果遠比想像中美好。

只關注結果對人有害

只關注結果讓人壓力山大,難以享受做事的過程,甚至因為懷疑自己能否成功而遲遲不願邁出第一步。

例如,在還沒動筆之前就放棄寫那本小說,因為我們懷疑它會很精采。問題是,你試都不試一下,又怎麼可能某天搖身一變成為優秀的小說家呢?

只注重結果會令人在事與願違之時覺得失望。當我們達不到對自己的期望時會感到失望。同樣原因也會對他人產生失望感。

不過,如果結果的確重要時怎麼辦?比方說你必須在工作中完成目標X。好吧,這時你應該將精力集中在那些最可能達成目標的任務上。計劃好每一步,然後按部就班去執行。但是,在執行每一步的過程中,你不必過於執著結果。

放手

放棄對結果的執著讓我們更加自由,更關注做事本身,生命本身,以及行為本身,而非那些未來才會發生的事。它讓我們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因為同目標相比,我們更關注的是人。當我們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幸福和滿意度上,而不是來自外界的快樂源泉,我們就能跟自己更好地相處。劇透一下:幸福不來自身外之物。

那麼,不關注結果我們應該關注什麼呢?

初衷

我發現做一件事情的初衷非常重要。我希望為此事帶來什麼,而不是從中得到什麼。希望現在出現什麼情況,而非未來事情該如何進展。

例如: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初衷是對人有所幫助,有愛心;出門散步或跑步時,我的初衷是感知大自然,並懷抱感恩之心;與人交談時,我的初衷是用心傾聽,富有同情心,保持心胸開闊。我心懷這些初衷,並讓它們告訴別人我在世間是怎樣為人處事。

努力

與其擔心結果如何,不如想一想自己究竟有多專注此事,你花費了多少努力,做事時是否細心。你灌注了多少心血在裡面?付出了多少愛心,多少呵護?

過程

結果是過程的必然。倘若結果並非如你所願,就把精力放在改進過程上面。做事過程中你有多仔細?怎樣才能更上層樓?注意你做事的方式方法。

當下

在你做事的這一刻有何美妙之處?你注意到了什麼?可否變得好奇一些,而不是讓思維變得僵化?就在當下這一刻,你本人、別人,還有周圍的一切有沒有什麼東西值得欣賞感恩?

人際關係

你跟客服對象或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遠比結果重要得多。

你只關注結果,就會常常忽略對方的感覺。別人沒有按照你的方式行事時會對他們出言不遜。其實,你可以將注意力放在跟他們的聯繫溝通上,找些辦法讓他們更能享受做事的過程,儘量做一個溫暖和善的人。

想想看,做到以上這些會帶給你怎樣的改變。雖然新的項目前途未卜,但你可以關注一下,目前這一刻時光有何美妙之處?你可以在努力工作的同時玩得開心一點,保持好奇的態度,對自己和他人都愛心滿滿。如此,每一個行動,每一個習慣,每一個項目,以及與人交往的每一時刻都將得以蛻變。

讓每一個舉動都出自於奉獻和愛心,放棄任何對結果的執著吧。

李奧‧巴伯塔(Leo Babauta)曾著六本書,系「禪習慣」(Zen Habits)博客作者,該博客擁有200訂戶。他還成立了多個網絡項目,致力於協助人們充分了解並掌控自己的生活習慣。www.zenhabits.net。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曉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