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谷愛凌微笑背後 鐵鏈女的哭泣

(大紀元專欄作家John Mac Ghlionn撰文/曲志卓編譯)

中共二月份向世界展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兩個脖子上掛著物體的女人。其中一位是自由式滑雪運動員和模特谷愛凌(Eileen Gu),她的脖子上有兩枚金牌;與此同時,另一個女人頸上有一條鐵鏈。

正如我之前所討論的那樣,每一個谷愛凌背後,都有成百上千的中國女性受到折磨和虐待。不要被谷愛凌勝利的笑容所迷惑。中國有一個黢黑的陰暗面,中國共產黨(CCP)試圖利用谷愛凌的奧運成功來分散我們對這一事實的注意力。

但中共的努力失敗了。正如美聯社所指出的那樣,「14億人口中的一名婦女」讓我們得以一瞥這個共產主義國家真正發生的事情。

人們不禁要問,脖子上繫著鐵鏈的婦女是否是人口販運的受害者。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可悲的是,我們不應該感到驚訝。畢竟,中國是一個存在嚴重人口販運問題的國家。

更具體地說,正如人權觀察婦女權利部(the women’s rights division at Human Rights Watch)副主任希瑟‧巴爾(Heather Barr)所指出的,「中國存在新娘販運問題。」「從鄰國販賣婦女和女孩的殘酷生意」是一項利潤豐厚的買賣。

中共如何應對這個問題?

他們什麼也沒有做。

根據巴爾的說法,中共「無視有關當局參與這些罪行的越來越多的指控」。 換句話說,中共不僅沒有採取行動,而且似乎正在積極推動人口販賣交易。而且,不僅僅是年輕女性有被販運的風險。

人口販運領域的專家喬治‧貝利索斯(George Belitsos)博士指出,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已成為「奴工和性販運的男人,女人和兒童的來源國、目的地國和過境國」。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2018年人口販運報告》(2018 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在全國各地,中國男人、女人和兒童「在磚窯、煤礦和工廠遭受強迫勞動,其中一些廠礦利用政府執法不嚴非法經營」。

貝利索斯指出,中共基本上對人販子沒有任何控制。人販子通常從農村地區招募窮人,並「利用欺詐性的工作機會和脅迫相結合的方式,將他們帶到城市中心。(向他們)徵收高額旅行費,沒收護照,限制受害者,或對受害者進行身體和經濟威脅」。

根據博根項目(The Borgen Project)的研究人員的說法,中國甚至有一個嬰兒黑市。此外,人販子在中國和鄰國之間自由流動,以低至3000美元的價格招募和買賣婦女和兒童。

2022年1月,中國江蘇省徐州市一名八個孩子的母親被銬在農村小屋裡。(視頻截圖)

讓我們回過頭來說谷愛凌。她是舊金山人,她選擇將自己的靈魂出賣給魔鬼。冬季奧運會已經結束,但現在同樣的問題與2月4日奧運會開始時一樣重要。

為什麼,谷愛凌?你為什麼這樣做?你為什麼選擇中共,一個把女性被當作農場動物對待的政權,而不是美國,一個對女性無法再更好的國家?

你為什麼同意成為中共奧運宣傳的海報女孩?

只有她才能回答這些問題。但人們可以想像,她選擇中國而不是美國的原因有很多。事實上,確切地說,似乎至少有4200萬個原因。中國新聞媒體天下網商(Tianxia Wangshang)最近報道,自從同意代表中共以來,谷愛凌已經獲得了至少價值4200萬美元的贊助和代言交易。她與多家中國公司簽署了利潤豐厚的協議,包括中國銀行、中國移動、瑞幸咖啡(中國版的星巴克咖啡)和乳製品公司蒙牛。

谷愛凌還與安踏體育(Anta Sports)達成了一項協議。安踏體育是一家體育用品公司,使用來自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棉花。無論谷愛凌是否知道——我想她太清楚了——代表安踏,就意味著她代表的是一家從侵犯人權行為中獲利的公司。谷愛凌,現在是中國「最熱門的商品」,對發生在安踏棉花的來源地區的種族滅絕視而不見。

此前,當被問及為什麼選擇代表中國(中共)而不是美國時,谷愛凌談到了兩國團結的願望。但是,從她與可疑的中國公司達成的眾多商業交易中可以看出,谷愛凌關於希望團結兩國的說法聽起來很空洞。

谷愛凌選擇代表中共是為了錢嗎?我會讓讀者回答這個問題。但答案似乎是一個相當響亮的肯定。她是一位18歲的千萬富翁。如果谷愛凌有良知的話,這個決定應該困擾她的餘生。

作者簡介:

約翰·麥克格利翁(John Mac Ghlionn)是一位研究員和散文家。他的作品發表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悉尼先驅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美國保守黨人》(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公共話語》(The Public Discourse)等知名媒體。他還是《硬幣電報》(Cointelegraph)的專欄作家。他的推特是:@ghlionn

原文「Behind Eileen Gu’s Smile, a Chained Woman Cries」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