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辛灏年和他的《谁是新中国》(第三集)

【新唐人2003年8月15日讯】(新唐人电视台记者林丹,谢宗延报道) 在上两次《透视中国》的《奇书共赏》栏目中我们为您介绍了辛灏年先生和他的著作《谁是新中国》。《谁是新中国》这部书中的许多观点以及引用的史料与我们从中国教科书中所了解到的史实有很大不同。 那麽,面对各家之言,作为一名读者或观众,我们又如何分辨什么是真实的历史呢? 好,观众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辛灏年先生的是怎么说的。

辛灏年:这个问题是两方面。一个方面呢,你必定要对历史上的一些大的基本事实有所了解,如果你对基本的大的历史事实一点都不知道,那别人和你谈起问题来就很困难。所以我是希望今天我们祖国的许许多多的读者包括海外华侨都能够多少学一点历史,大致看一点这方面的东西,这样的话呢,你就有了思考的余地,也有了鉴别的能力,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以为世上的事情,没那麽复杂,其实就是一个常情常理而已。我考虑共产党的时候,我就是这样考虑过的。为什么一个政党,一个革命的政党,一个号称着实现共产主义为全体人民谋幸福的政党,在他一旦拿到政权以后,就杀字当头。起码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变革当中,任何一个开国的皇帝在上台以后,都是大赦天下,绝不是大杀天下。可是共产党在一九四九年建立政权以后,镇压反革命,肃匪反霸,土地改革杀地主,就这三笔账就是一千万人头。为什么? 这不是一个在四九年前,从来没有做过坏事的人所能够做的出来的,这不是一个在革命的时候有着纯洁的理念和做法,革命成功以后马上就变的不纯洁,甚至于残酷,这不可能。那我就怀着这样的念头,我来追溯一九四九年共产党是怎样起家的。

在我追溯的过程当中,我才发现他完全是一个在思想、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那个老沙皇俄国和新沙皇俄国一手建立、提拔、培养、命令、指挥过来的。只不过打着革命的旗号,包藏着沙皇俄国对我们中华民族的野心而已。这个问题一旦认识清楚以后,那我就觉得,中囯共产党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实在是有罪的。当然我这个话并不是说所有的共产党员,举一个例子,三七年全面抗战开始以后,许多年轻人包括读书人投笔从戎。 他们认为共产党宣传抗日的,他们都去抗日了,他们当然是要抗日的,他们是真心投共产党去抗日的。当然只有共产党的中央才决定了实际上不抗日的方针,他们又哪里知道呢?比如说,共产党在教科书�面说他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八年抗战,抗战是共产党打的,国民党只不过是把大好山河拱手相让。可是你如果愿意想一想,一九三七年国民党有三百多万军队,共产党只有两万人,并且在陕北,这两万人能够领导全国中国人民抗战吗?八.一三松沪抗战,日本投入的兵力是五十万,中华民国政府投入的兵力七十万,这个常情常理告诉我们两万人军队的共产党,在当时是没有能力来领导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的。

记者:您对蒋介石的评价跟中共的教科书,跟我们以前学的教科书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您称蒋介石为民族英雄,但是我们所了解的蒋介石,特别从中共教科书上了解的蒋介石呢,是被描述成一个民族的罪人,那您根据什么把蒋介石评价成民族英雄?

辛灏年:根据事实,蒋介石有没有没抗战?蒋介石不仅抗战了,而且坚持领导了八年抗战。在一九九一年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蒋介石传》这本书�面,它已经在不得不承认中共某些论点是表面正确的情况下,把蒋介石怎样领导抗日,怎样坚持抗日,怎样身先士卒,怎样在几次大战当中,差一点被日本人打死的种种情况,描述的十分清楚,因此从事实本身来说,特别是我们中国大陆学者非常小心的所挖掘出来的历史事实来说,他当然是抗战的。到了一九三七年七.七全面抗战开始以后,他的庐山讲话,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庐山讲话,那就是以抱着寸土不失的心态,不分南北,不分老少,大家都要来为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生死存亡而奋斗到底。他的话在当时的中国所起到的影响是巨大的。

蒋介石作为当时中华民国的最高领袖,这个国家,这个遭遇侵略的国家,不但没有失败,不但没有在这场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彻底亡国,而且打赢了这场旷古未有的持久抗战,并且因为这场持久抗战对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而使得全世界的国家,把中国认为是反法西斯的五个轴心国之一,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领袖国之一。难道这样的人不是民族英雄,倒是民族狗熊了吗? 如果我们朋友都喜欢自己动脑袋思考一下,而不是像共产党这么多年,把我们变成了机器人,他怎么讲我们就怎么想,我想很多问题就一点就破。

再举个常情常理的例子,我们大家都知道,共产党在宣扬自己的英雄的时候,搞样板的时候,是非常厉害的。那从战争的角度的来说,解放战争有董存瑞,抗美援朝的时候有黄继光、邱少云。你能告诉我抗日战争的时候,中囯共产党的抗日的英雄是谁吗?所以我总不能想,电影上的那个小兵张嘎才是英雄吧?那毕竟是电影上面的,还是个小兵张嘎,日本帝国主义大概不是小兵张嘎打败的,这也是常情常理。所以我就觉得一个人如果有历史的基本常识,如果有了常情常理的分析能力。然后就是我说的,再有两个标准,我们就能够把对历史的基本问题能看清楚。

我在我的这部书的《导论》里面提出了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是根据中国一百多年来的近代史提出来的。因为一百多年来,中国有两件大事,一件大事, 我们不断地遭受到着外族的侵略欺凌,甚至于长时期的侵略战争,特别是日本和俄国。所以我认为在这一百多年遭受欺凌侵略的过程当中,应该提出一个标准,它就是爱国的标准和卖国的标准。凡是在任何一场外族欺负侵凌的情况下,能够挺身而出为保卫自己的祖国,民族和人民者,都是爱国的。不愿意去为自己的人民或国家付出鲜血代价,甚至于卖国,那就是卖国者。这就是我讲的爱国的标准和卖国的标准。我们拿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一百多年来的任何一支政治力量,任何一个党派,任何一个人士,我们就能公正的说清楚,谁才是爱国的?谁是卖国的?这样我们就完全逃脱了,站在任何一个党派立场上,只有我是好的,你一定是坏的。这样的东西就不科学,别人就不接受了,而我想的这个标准人们会接受的。

我讲的第二的标准:那就是这辛亥以来的九十来年,应该说就是民主艰难进步的九十来年,反过来他也是许多力量企图把这个民主进步变成历史倒退的九十多年。所以辛亥之后中国的民主进取和专制倒退,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标准,那就是进步和倒退的标准。用我的话来讲那就是辛亥之后,不论任何党,任何政府,任何个人,任何集团,只要它把中国推向前进了一步,民主了一点,它就是进步的,它就是值得肯定的。只要它把中国向前走的历史往后拉了,哪怕拉了一小步,那它都是倒退的。因此,这九十多年来,衡量中国究竟是怎么一个社会状况的一个标准,那就是进步和倒退的标准。

我们有了爱国和卖国的标准,来衡量这一百年中华民族的命运,我们有了民主进步和专制倒退的标准,来衡量究竟谁才是民主力量,谁才是专制倒退的力量,我们就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和试金石,拿着这两个标准去衡量一切党派和个人,我们自然而然就能够在我们既具有基本的历史常识,又能够以常情常理来看待历史,同时又有这样一个基本的为大家所乐意接受的标准来衡量这所有的人和事实,我想了解这部历史就不是很难的了,它更不是我们这些所谓专家学者知识份子所独有的了。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海外华人,他们虽然对共产党有些意见,但他们出国以后,就特别听不得别人对共产党的批评。如果他们听到了这些批评,特别是我想他们看到了您的书,他们就会觉得您不爱国,或者说您就是反共。

辛灏年:在海外这个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下面,有人认为我们是不爱国,他们把我们对共产党的意见、批评、批判和否定,当成了对我们自己祖国的批评、批判和否定,这个本身是很笑话的,也很不科学的。为什么呢?很简单,中共就是中共,中国就是中国,这两个是不能够混成相等的概念的,中共是中国的一个党,而中国是我们自己的国家,祖宗留给我们的国家,我们首先要把这两个问题分清楚。所以我们批评共产党,反对共产党,并不是就能够等于我们不要中国,反对中国,把这两个问题混淆一起,正是共产党自己的伎俩所在。我希望大家在这个问题上,要平心静气的看清楚,首先不要在自己心�混淆了它。我们海外有个特点,我们远离了自己的祖国,常常就把这个当家人,看成是这个家,我不能说你全不对,但你起码是在大方面是不对的。因为这个家不是由一个党组成的,如果是民主制度下,它该有多少个党,这个家不是一个人组成的,它有十三亿人,十三亿人里面至少还有十几亿人不是这个党的人,如果你真的爱这个国,爱这个国家的人民,你就不能以爱这个党来取代爱这个国和人民。任何一个政治力量,任何一个社会力量,在抱着希望自己的祖国真正兴旺发达,真正民主、繁荣、自由的前提下,来批评这个执政的党的时候,何错之有?

记者:那现在这本书,我想很多大陆的读者,目前吧,还是看不到的,那您对这些大陆的读者有没有一些什么话要对他们讲呢?

辛灏年:其实我这本书,由于华侨们带回去,留学生们带回去,还有共产党也买了一部分回去,所以在中国大陆不算是很陌生的。而且出版不久,我就知道了有盗版,因为要盗版者曾经打电话给我,问我要不要钱,我说不要钱,你们想怎么印怎么印,我一分钱都不要,所以我知道这个情况。但毕竟大多数人不会看到。我的想法就是,这毕竟是一家之言,希望他们能够从我这个抛砖引玉的书�面得到一个启发,在我们澄清历史的过程当中,眼睛确实要向前看,就像开车的人在向前开,可是不断他要回头向后看一样。因为赫尔琴俄国的思想家,说过一句话:向后看就是为了向前进。有一个著名的报人写过一句话:要想拥有正确的未来,必须先了解过去的历史,因为历史是可以借鉴的。我想我也只有这么一点想法,希望大家,特别是大陆的读者能够从中看到中国历史的一个基本脉搏,修正我的错误,端正我们自己应有的航向。

观众朋友们, 《透视中国》节目将于近期推出《反思现代史》系列节目。 专家学者们通过对二十世纪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辨析, 帮助您了解历史, 分辨真伪, 以史为鉴。

点击进入
透视中国Youtube官方网
新唐人透视中国栏目网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