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吉斯重创缅甸满月 专题报导之四

 

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缅甸台商锐减
(中央社仰光六日专电)一九九三年到缅甸奋斗的杨姓台商伸出三支指头告诉中央社记者说,到缅甸做生意,“第一要人脉,第二要时间,第三才是钱”。没有这三样,很容易血本无归。

  然而,无论条件是否具备,缅甸这几年因人权相关问题受到西方国家制裁,经济发展缓慢,台商从十五年前的上万人锐减至两百人左右,留下来的多半从事劳力密集的成衣生意或木材买卖和农产品种植销售。

  留下来的台商,若要出口到西方国家,必须想办法克服西方对缅甸的制裁,转口到其他国家再出口,要不就是只做当地和亚洲地区的生意。

 缅甸在军政府把持下,经济没什么太大发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估计,二零零七年缅甸个人平均国内生产毛额仅二百三十七美元。一般缅甸工人每月收入仅缅币三万元(约新台币八百元),公司行号的上班族最多也仅有八万到十万缅币(新台币二千一百元到二千七百元
)的收入。

  缅甸的观光业原本就受到国际人权团体的杯葛,在去年九月僧侣领导的示威遭军政府武力镇压之后,一位导游估计,来缅观光人数大约锐减一半。

  在军政府控制下,缅甸经济如何停滞不前,从路上的交通就可窥知一二。不仅仰光机场相当冷清,进入仰光市区,看不到什么新车,仿佛这个一国之都还停留在上世纪某个年代。

因为军政府限制汽车进口,车辆往往不折旧,反而升值许多。一位仰光当地居民表示,一辆一九八八年的丰田Carina中型四门轿车,一九九四年以四千美元购入,现在车龄已经二十年,却可卖到两万美元;一辆一九九三年两千C.C.的丰田汽车现在要价四千五百万缅币,
已经是台币百万级名车的身价了。

  想在缅甸做生意,必须跟军政府打交道,就像杨姓台商所说,人脉最重要,一位当地华侨对中央社记者说,在这里要做什么生意,最好要有认识的政府官员帮忙打点,当然红包、见面礼都不能少。

  对缅甸军政府来说,巩固政权似乎远比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来得重要,就像这次五月初纳吉斯热带气旋重创缅甸,造成逾十几万人死伤,军政府迟至今日仍不愿开放大门,让国际救援人员进入缅甸灾区援助。

这是因为军政府唯恐缅甸人民跟外界有太多接触;他们担心人民会抱怨和比较,更担心外人入境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对这个当局来说,巩固政权比人民的性命还要重要。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