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华裔设计师谈纽约时装区

【新唐人2010年7月10日讯】知名马来西亚华裔时装设计师邓姚莉(Yeohlee Teng),被称做服装设计中的建筑师。她的作品曾在多家艺廊和博物馆中展出,部分作品还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永久收藏。她本人也是美国时尚设计协会CFDA组织的秘书长。近日邓姚莉接受了本台专访,谈及她对纽约“时装区”前景的关心。一起来看看。

Q: 我们先来聊聊“时装区”。我们有些观众可能对“时装区”还不是那么熟悉。你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它在哪?为什么叫“时装区”?

A: 纽约的时装区是从35街到42街,从百老汇路到9大道。这个区呢,纽约的时装业并不是从这个地方开始,但是在这个地方成长起来的。在曼哈顿有很多制造服装的地方,但中心是在这个区。一些非常有名的时装设计师的工作室就在这个区,比如:拉尔夫劳伦、奥斯卡•德拉伦塔、卡罗琳娜•海莱娜等等……他们就在7大道550号楼。

Q: 那这个区有哪些人在这里工作?我的理解是不同方面的人都有,是吗?

A: 这里是时装业聚集的地方,所以设计师在这里,供应商也在这,做服装辅料的(花边,扣子等)承包商、剪裁室、缝纫室。有的独立的设计师有自己的人员设备可以制作成衣样品,但这个区里有许多地方可以为新的正在创业的设计师制作成衣样品。

Q: 听上去挺不错的。那么如果不采取行动这个区就会有变化吗?

A: 三年前纽约市政府通过EDC(经济发展公司)提出了一个想法,想让所有的承包商都搬到一栋楼里去。虽然只是个想法,但我听了以后很担心。

Q: 因为如果时装区有什么变化,那么在这里工作的人很多是外面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她们可能就不知道(会有这种变化)。但她们对时装界的贡献是很大的。正是因为她们的能力才支持着纽约成为世界时装之都。因为有这样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就能让一个新的设计师,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人在没有很多资金的情况下有能力开创自己的事业。

比如说,她们可以在自己的公寓里先制造6件样品,把它们带到Bergdorf Goodman 或者 Barney’s时尚百货公司,拿到订货单,把这些样品带到时装区,找到人做服装制板的,然后把它们制成不同的尺寸,找一个裁剪房来裁剪这批衣料, 再找到承包商来缝出成衣。她们的面料可能来自印度或意大利,但她们可以在时装区制造任何成衣并交货。整个过程可能只要三个星期。而没有大量的资金,或大量的订货你是无法在海外生产的。对于刚创业的人来说有这样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而有才能的新人是吸引人们来时装之都的重要因素。

Q: 你提到有许多移民在这个区工作。能不能讲一下这个情况?

A: 有一批一批的移民来到时装区工作。在二战的时候有许多为逃离大屠杀来这里的犹太人﹔这里有许多意大利人的社区,他们是做服装制板的中坚力量。技艺很高。最新的许多移民来自亚洲。他们都愿意来这里工作,因为时装业是进入中产阶级的一个好的途径。

Q: 有一些关于你自己的问题。你是从马来西亚来美国的。刚来的时候,你在适应这个新文化、新环境上觉得有困难吗?

A: 没有。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让人激动的地方。

Q: 你一下子就适应了吗?

A: 我来的时候就会说英文。这就大大减少了在适应上的阻碍。当然有一些调整。我是那种喜欢挑战的人﹔我会很兴奋。我觉得能在纽约是一个最棒的机遇。

Q: 新唐人电视台每年也会办汉服设计大赛。汉服就是中国传统的汉族服装。你觉得今天的设计师能够从这些传统中汲取灵感吗?

A: 能啊。能让人有灵感的事物到处都有,只是人们需要知道它们的存在。如果想从汉服中吸取灵感,人们得去看。我相信这会是一个非常激发创意的经历。

Q: 那么什么事物会激发你的创意呢?

A: 对我来说任何事物都可能。我从光中得到灵感,灯光的质量,从音乐中,从声音的形状中,就是我们身边这个无形的环境。我从我接触的人身上得到灵感,比如你﹔还有戏剧,艺术,文化,所有的一切。建筑当然贯穿了我的设计,因为对我来说设计服装也是一种建筑,一种亲密的建筑。

Q: 你觉得你是一个很喜欢观察的人吗?

A: 我觉得我是个很用心的人。我喜欢知道周围发生的事情。我对周围发生的事很敏感。当然这需要有一种好奇心。我总是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Q: 你的思维也很开放,是吗?

A: 是的。

Q: 谢谢你,Yeohlee。

A: 我很高兴接受你的采访。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