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亿“大外宣”构建软实力 外界质疑

【新唐人2010年9月19日讯】新闻周刊(235)

在2008年遭遇了一系列诸如“3•14”西藏事件、火炬传递被扰、毒奶粉等国际公共危机之后,从去年开始,中共政府因渴望提升国际形象以及对世界大事的话语权,投入450亿元打造了一个“大外宣”计划。对中共政府在话语权上打算与国际传媒机构相抗衡的计划,各界人士和西方社会都表示质疑,耗资450亿元,真的能构建中国的新软实力?

据《中国新闻周刊》9号报导,2010年10月1号前,一组关于当下中国与中国人的宣传片将在国际主流媒体,面向全世界观众播放。

其中,名为“中国人篇”的30秒短片一经披露后备受关注。这则广告短片专门集中了体育界、演艺界、学术界、科技界、企业界等常被中共利用的红人,如陈鲁豫、郭晶晶、马艶丽,姚明、郎平、邓亚萍,谭盾等,甚至神舟五号、六号和七号的宇航员们也身穿宇航服首次集体出镜。

网友小墨发表了他的观点说:“拍摄国家形象宣传片,不妨换种维度,将镜头对准普通的中国劳动者,记录他们的生活和情感,将受众带入中国社会的肌理,做鼻息般的交流。”

著名评论员横河认为,别的国家做广告是为了吸引旅游者,而中共做广告不一样,它是为了掩盖真实的中国,让别人了解一个虚假的自己。

他对《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表示:横河:“这才是为甚为它需要花费几百亿来做,这是因为要让全世界相信谎言,要比让全世界了解真相要困难得多。如果是仅仅要让人们知道真实的中国,那就不需要做宣传,因为每年有这么多人去访问,人们自然会报导出一个真实的中国,你只要不阻拦别人。 ”

从去年开始,中共提出了外宣新课题,要求要“抢占先机,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抓住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大外宣”的第一步是以扩大中央媒体的海外业务为主,包括建立新媒体、增设办事处、吸纳外语人才等。

据说,这笔450亿的“大外宣”费用中的100亿拨给了孔子学院和各大媒体,包括最近创办的《环球时报》英文版。

截至到去年底,中共政府出资在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所孔子教室。其中在半年前开办的美国南加州哈仙达拉朋地的“孔子课堂”,被指借孔子之名,传达共产毒素。

9月初,哈岗学区总监芭芭拉宣布:“首先,‘汉办’决定不再派教师来教学生。第二,就是经费,我们现在不打算接受那笔钱了。第三,我们准备和圣地亚哥的一所大学合作。第四,就是教材,要经过再一次的审查。”

除南加州外,美国北卡地区的民众也出来反对开办“孔子课堂”。

中共喉舌《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英文版在去年4月20号创刊,第一年就预计运营亏损2千万元。在创刊酒会上,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致辞说,《环球时报》不断向中国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不断满足中国读者对国际事务的知情权。

而实际上,《环球时报》从来不向中国读者详细介绍美国的三权分立机制,不告诉读者国会和政府的区别﹔从来不向读者详细介绍香港、台湾的民主机制,不告诉读者这个机制对于保障人权的重要意义,只是一味渲染港台街头的示威游行以及议会里的乱象。

旅美学者、著名时事评论家章文指出,《环球时报》英文版的发行,反映了中共政府正努力推行新的软实力,以树立起全球声誉。不过他认为,这种伟大的愿望极可能要遭遇失败,因为西方人是不会买喉舌的账的,他们可不那么容易被忽悠。

横河认为,中共政府推行的“大外宣”这个巨大的工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谎言工程。

横河:“无论你说得如何天花乱坠,没有一个国家会对成千上万的避难申请视而不见,没有一个国家会对边境上暴增10倍的偷渡人口视而不见。软实力是思想、是文化,不是包装。只要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权利仍然被侵犯,只要有人民仍然愿意冒死偷渡离开那个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你无论用什么来包装,都是无济于事的。”

“软实力”这个概念是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他的观点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劝说和魅力而非通过威胁或军事力量来影响别国的能力”,因此主要包括文化影响、外交合作、经济互利以及在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等价值观方面,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

新唐人记者 李静 萧宇 综合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