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内三次加息 专家称通胀加速

【新唐人2011年7月7日讯】(新唐人记者唐美华综合报导)中国人民银行7月6日宣布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也是中国央行今年内第三度加息。市场分析认为央行此举是为了抑制迅速增强的通胀压力。但也有意见指出,通胀压力并非要点,随着价格压力在6月达到高点。对于央行是否应放松紧缩货币政策的问题正在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论。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国央行7月6号宣布,将把其基准存贷款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今年的第三次加息,也是本轮紧缩周期内的第五次加息。

《美国之音》报导说,中国央行决定从7月7日起,将一年期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分别提高到3.5%和6.56%。加息决定宣布后,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因担心中国经济放缓而下挫。

于伦敦的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资深中国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对美国之音说,此前多数市场分析师都预计中国央行会在近几个星期内再度加息,因此他们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升高

据《美国之音》报导,有分析认为,中国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而实施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这也成为目前通胀率达到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的部分原因。他们认为,当局担心通胀率过高将导致社会不稳定,因而会采取货币紧缩措施抑制通胀。

官方上个月发布的5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升高了5.5%。经济学家普遍相信,即将发布的6月份价格指数会达到6%以上。

财经新闻网站国际商业时报(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7月6日刊载的一篇分析报导认为,鉴于中国是个共产党国家,政府希望以积极面来掩盖事实,因此官方一切经济增长数据和通胀数据都应该作出更为负面的调整。文章作者认为,中国当前的通胀水平或许已经高达7%以上;而这对于一个在薪资增长方面还不平衡的大国来说,已经是个危险的数字。

中国经济正在放缓

《法广广播电台》认为近期中国投资者和经济学家曾就央行是否会再度加息展开辩论。虽然价格压力仍然高企,但由于其它收紧措施,包括处于创纪录高位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国内货币市场已出现压力。过去一周,针对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调查也显示出经济活动明显放缓。

报导说,尽管中共政府一直聚焦于保持高速增长,但以往通胀曾引发社会不安定,因而通胀抬头会触及北京方面的痛处。最新一轮通胀以两位数的食品价格上涨为主导,对国内最贫穷人群的打击最为沉重。

评论说,限制中共政府进一步加息的因素之一,是全国各省市的地方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目前各方越来越担心的是,地方政府借得巨额资金投入基建和房地产项目,而这些项目可能永远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最初的贷款。

政策未跟上通胀增长

华盛顿智囊机构传统基金会的中国经济问题学者史剑道(Derek Scissors)说,因为通胀率的计算相当复杂,中国目前通胀率是否已经高达7%值得商榷。但是他认为,政府的政策显然没有跟上通胀的增长。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中国人民银行遭到许多来自其他政府部门和各类国家智库的人士的批评,这些批评人士已经开始宣称,央行为遏制通胀收紧政策做的太过火了。特别是,央行一系列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动阻断了较小借贷者获得信贷的通道。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