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延安日记(40)

【新唐人2011年8月8日讯】《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1943年4月10日

虽然“二十二个文件”中没有公开的反苏和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论,但是把这些文件这么一编,再配上必读的中国小说,其目的是要助长民族自大感和反苏情绪。“教条主义者”这个叫法,体现出中共领导对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公开厌恶。

争取民族解放是中共的目标之一,但是,这一斗争不应该使中共成为一个把民族主义作为主要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党。

在争取民族解放的阶段,共产党应该团结包括中产阶级在内的、多少有点革命思想的社会各阶层,并领导起这个斗争。但是,本国的民族解放只是一个阶段,而不应该是共产党政策的最终目标。

1943年4月15日

在罗莎·弗拉基米洛夫娜的坚决要求下,我去看了王明。他情绪很不好,折磨他的与其说是身体上的病痛,不如说是精神上的痛苦。

罗莎·弗拉基米洛夫娜事先提醒我,她还没有把“莫斯科派”遭受的疯狂迫害告诉她丈夫。

王明气愤地跟我谈到康生在莫斯科的所作所为。在莫斯科,这位未来的刑官在职务上是王明的下级,他曾经曲意奉承王明和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所有知名的领导人。

王明回想起当时每次开会,康生总是第一个一跃而起,热烈鼓掌,并狂呼“××万岁!”(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