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延安日记(41)

【新唐人2011年8月15日讯】《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1943年4月23日

整风和抓“特务”,使整个延安的气氛更加紧张了。

蒋介石提出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中共领导破坏了重庆方面提出的所有建议。

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并不意味着抛弃马克思主义思想,而是确定了中共在革命现阶段应有的地位。共产党如取得合法地位,就能有大量的机会从事组织活动和宣传活动。但是,中共领导却想对国民党发动武装冲突。

1943年4月28日

尽管苏维埃政权在其发展过程中,过去和现在都有极端行为,党在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还是非常高的。党是奋起反对国内外压迫者的唯一的力量。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为了这个事业献出了生命。

毛泽东说必须打垮“教条主义”,党相信了他,就对“教条主义者”进行诬蔑。最令人遗憾的是,“莫斯科派”没有为其观点进行辩护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被排除了。

毛泽东之所以强有力,不仅因为他在这场斗争中不惜采取任何手段,而且因为他对中国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心理,对人民的风俗习惯,有透彻的了解。“莫斯科派”就谈不上这一点,他们尽管真心实意地献身革命,但往往都是些十足的理论家。

毛作蛊惑民心的宣传时考虑到了民族的特点,所以这种宣传针对性强,伪装得巧妙,很容易被人接受。毛利用了因外国压迫而受到伤害的民族自尊心,并拿马列主义享有的盛名来进行投机。

我一刻也轻松不下来—到处都是会议、口号,咒骂“教条主义者”和国民党的标语,还有神经紧张、面容憔悴的人们。(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