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冬季睡久点或有助长寿

【新唐人2011年9月14日讯】(中央社巴黎14日法新电)根据今天发布的研究,小型有毛哺乳动物寿命之所以延长,部分可能是因为它们在冬季每天都冬眠很长一段时间。

针对加卡利亚仓鼠(Djugarian hamster)的实验显示,当这些小型啮齿动物暂时降低代谢和体温,进入所谓的冬眠状态,它们体内与老化有关的染色体会停止自然分解,甚至逆转。加卡利亚仓鼠原产于西伯利亚。

先前研究曾指出,冬眠和寿命有因果关系,但这是第一个或许能说明这项因果关系的生物机制研究。

杜比尔(Christopher Turbill)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实验室中,为25只成年、未交配过的母仓鼠建立人工生活环境。杜比尔为维也纳“野生动物生态协会”(Institute for Wildlife Ecology)成员。

在180天的实验中,一半的仓鼠待在相对舒适的摄氏20度气温中,而另一半仓鼠则待在约摄氏9度较寒冷的环境。两边的仓鼠都可享自助式“吃到饱”的食物。

在测量结果时,研究人员将它们的冬眠分为浅深两种,前者体温降到摄氏29度以下,后者降到25度以下,比正常低了10度。

杜比尔和同事猜想,节省精力、昏迷似的状态会影响染色体端粒(telomere),保护珍贵的遗传码。端粒位于染色体尾端,作用就像盖子一样。

端粒(telomere)与控制它们的端粒(酉每)(telomerase)是老化与寿命的重要媒介。

每当细胞分裂,端粒就会受损一些。端粒(酉每)的任务就是部分重建端粒。到最后,端粒已不能再修的时候,就触发细胞死亡机制。

科学家将端粒比拟成鞋带尾端那个小塑胶,如果这一小段塑胶破了或者脱落了,组成鞋带的丝线就会开始磨损。换句话说,如果端粒无法修复,染色体就开始磨损。

研究发现,对仓鼠来说,每天的冬眠因为某种未知的原因,保存了这些保护性的端粒,甚至修复它们。它们每天的冬眠一般持续数小时,还是会起来进食。

他并表示,这项发现“可能也适用于其他采取某种形式休眠或冬眠的动物”。

然而这不包括人类。

杜比尔说,冬眠与睡觉是完全不同的状态,且可能互斥。人类睡觉时体温不会大幅降低,新陈代谢率减慢的速度也不能相比。

杜比尔说,目前科学家还找不到让人类冬眠的方法。(译者:中央社张咏晴)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