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今天】美国独立战争胜利日

【新唐人2012年1月14日讯】1784年1月14号,大陆会议在马里兰安纳波利斯批准了《巴黎条约》,正式结束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为世界历史上首次殖民地居民打败宗主国并获得独立的战争,美国在脱离英国独立后,其经济及军事迅速发展,很快便跃升为世界主要强国之一。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大西洋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

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权入,不断增加殖民地的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1765年,英国人又想出个新花样:印花税。他们规定,一切公文、契约合同,执照、报纸、杂志、广告、单据、遗嘱,都必须贴上印花税票,才能生效可流通。这激起殖民地人民极大的愤怒,于是,“自由之子”、“通讯委员会”等秘密反英组织相继出现,各地都发生了反英事件,抵制英货、赶走税吏、焚烧税票、武装反抗等等。

这一切引起了英国政府的恐慌,他们立即派军队镇压。1770年3月5日,英军在波士顿向手无寸铁的市民开枪,当场打死5名市民,打伤了6人,制造了震惊北美的“波士顿惨案”。反英的怒火在殖民地人民心中燃烧,一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战火即将在北美大陆上燃烧起来了。

1775年4月18日,英国驻马萨诸塞的总督托马斯•盖奇将军得悉民兵在距波士顿21英里的康科德设有武器库,遂出动800名英军奔袭康科德,搜积殖民地民兵的武器,并意图一并拘补该地的“通讯委员会”成员,但却被殖民地居民得悉,并通知了民兵组织“一分钟人”。一分钟人得知消息后,当晚派人驰赴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报信,并立即作出防位,4月19日清晨,5时左右﹐英军遭到列克星敦的民兵阻拦﹐英军突然开火﹐民兵猝不及防﹐死伤十多人。随后民兵与英军在正式交火。列克星顿的枪声震动了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从此开始。

1775年6月15日,第二届大陆会仪举行,并决定殖民地居民组建正规的大陆军,乔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北美独立战争全面展开。华盛顿总率大陆军采取持久作战以消耗英军的策略,与英军展开长期的斗争。

北美独立战争经过了战略防御,相持和反攻三大阶段。

华盛顿横渡德拉瓦河的情景从1775年4月至1777年10月,是北美殖民地居民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一阶段,北部地区为主要战场,英军采取主动攻势。但萨拉托加大捷大大改变美国独立战争的形势,使大陆军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

英军行军的情景从1777年10月至1781年3月,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移向南部地区。美国开始在国际外交上获得优势,法国、西班牙、荷兰亦相继加入战团,协助美军对抗英军。1778年2月,法国正式承认美国,并与其互订军事同盟。1778年6月,法国对英国宣战,1779年6月西班牙与法国缔结联盟﹐以法国同盟者身份在海上参加反英战争。1780年12月荷兰亦加入战团,对英宣战。英国在国际社会被众列强孤立并被逼在欧、亚、美三洲同时作战。英﹑美双方力量趋于平衡。

华盛顿在约克镇接受康沃利斯率领英军投降的情景从1781年4月至1783年9月,是美军的战略反攻阶段。1781年4月大陆军开始战略反攻﹐纳撒尼尔•格林率领大陆军南下转战南卡罗来纳﹐迫使英军退守海岸线。康沃利斯于4月25日北上弗吉尼亚﹐追击拉法耶特侯爵率领的一支大陆军。但拉法耶特摆脱了英军的追击。1781年8月,康沃利斯统率7000名英军死守弗吉尼亚的约克镇。1781年8月,法美联军由华盛顿统率,南下弗吉尼亚,而增援的法国舰队也在法国海军司令德格拉斯伯爵率领下由西印度群岛调来﹐进入切萨皮克湾﹐进抵约克镇城外的海面,并且击退了增援的英国舰队,掌握了制海权。

9月28日,华盛顿部大陆军和罗尚博伯爵部法军在弗吉尼亚与拉法耶特侯爵部大陆军会合,法美联军共1.7万人完成了对约克镇的合围。康沃利斯无路可退,只得于1781年10月17日与美法联军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驻守约克镇的英军共8000人正式投降。此后,双方只有数次海上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其余战事已大致停止。约克镇围城战役之后﹐英国议会被迫赞成议和﹐1782年11月30日,英美两国签署《美英巴黎条约》的草案。

1784年1月14号,大陆会议批准了《巴黎条约》。根据条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从殖民地撤除军队,并且确立了美国从大西洋至密西西比河的东西边界以及从加拿大至西属佛罗里达的南北边界。

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人民为了纪念列克星顿的战斗。在这个村镇的中心,铸造了一座手握步枪的民兵铜橡。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正是这个小小村庄的民兵。为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所以,列克星顿成为美国自由独立的象征,被人们赞誉为“美国自由的摇篮”。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这一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