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剑:“泰坦尼克号”与“诺亚方舟”

【新唐人2012年5月4日讯】伴随着近期3D版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热播,现实版的逃生大片也在红朝大国惊心动魄的一幕接一幕的上演。先是“红都警长”王立军出逃美领馆,接着是盲人“维权律师”陈光诚夜奔美使馆,以至于让全球观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是屋漏偏遭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2012年也许注定是上天安排的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无论是玛雅预言关于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之说,还是《圣经启示录》中预示的世界末日和最后的大审判,几千年来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传说和预言都把本次人类结束的时间指向了2012年。看过美国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的人也在四处寻找救生路径和避难场所,期盼能够得到一张登上“诺亚方舟”的船票。

这一切不禁让人联想起当今中共统治下的中国大陆,就好比一艘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也许是历史的巧合,100年前的英国,兴建了一艘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船”或是“梦幻之船”;100年前的中国,也引进了一个西来幽灵—-共产党,要在中国建立一套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自我标榜为“人间天堂”。1912年4月10日,当时“不可一世”的英国皇家船长驾驶着“永不沉没的船”的泰坦尼克号开始了首次也是最后一次驶往新世界的旅程;2012年4月10日,“野心勃勃”的红朝政治明星因预谋篡夺船长一职而被免职,给中共这艘“战无不胜”的红船撞开了一条大大的裂缝。“泰坦尼克号”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人人都以能首次乘坐这艘当时一流的超级豪华巨轮而感到荣幸和骄傲,人们不仅被它完美的设计与舒适的建造所诱惑,更津津乐道的是它的安全性,以致《造船专家》(The Shipbuilder)杂志认为其“根本不可能沉没”,一个船员甚至在航行中对一个2等舱女乘客西维亚.考德威尔说:“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中共当初也以实现全人类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的谎言欺骗了无数中国人加入其中,甚至不惜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直至今天还有不少人以能够加入中共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邪教组织而感到无比的荣耀,而一些被中共洗脑,把自己的灵魂完全交给魔鬼主宰的人甚至可笑的认为,中共根本垮不了,除了中共谁也无法驾驭这么一艘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船。

我们再来看看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沉没前众生的各种表现,面对生死抉择,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在这里暴露无遗,西方人的绅士风度和美德也得以充分的展现。当船上的2,208名船员和旅客都得知救生艇不够时,男人们首先选择的是先把身边的妇女和儿童送上救生艇,尽管只有705人生还,孤助无援的船长决定遵循古老的航海传统,与船一起沉没,“就是沉到海底也要像一位绅士!”乐队在船上奏起一只古老的圣歌《上帝离你更近》,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而在如今的中国,中共操纵的这艘千疮百孔、四处漏水的“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之前,无私无我,先他后我的法轮功学员不也是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冒着被抓、被打、被关押、甚至被活摘器官的危险,把一张张真正救人的船票—-真相资料,无偿的送到世人面前吗。十几亿的中国人至于将来有多少人能够得救,那就取决于有多少人能够了解真相,从而精神觉醒,存与亡也就在于人们信与不信一念之间。

2012年对于敬天信神的好人来说,未必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王立军出逃美领馆后,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逃出中国不如退出中共》的文章,无论是中国的美使领馆,还是海外的西方民主国家,都不是真正的“避难场所”。唯一的选择就是明白真相,退出中共这艘破船,方能最终登上驶向新世纪的“诺亚方舟”!

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反映了人类掌握世界的强大自信心。它的沉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这场世纪大灾难震惊了国际社会,人类再发达的科技成就也无法与大自然的力量抗衡,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进入2012年,不管是影视界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灾难逃生片轮番上演,似乎一而再,再而三的在给人们以某种启示。

“天有好生之德”。无论是各种预言也好,还是各种传说也罢,都是神慈悲于人,告诉那些良知尚存的人们大难来临时救生的方法,警示还有善心的人们如何提前做好逃生的准备。就算没有这些预言,地球上的这些灾难迟早还是会到来的。而信奉“无神论”的中共却把这些趋吉避凶的天机诋毁为“迷信”和“谣言”,企图将人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创世纪》中记载了诺亚方舟的故事,当上帝见到地上打着原罪烙印的人类,随着道德的堕落,人心的变坏,世间的暴力和罪恶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的时候,上帝非常后悔造了人,准备用大洪水来淘汰世间的恶人。同时上帝发现,人世间还有一位叫诺亚的义人。便指示他建造一艘方舟,将其夫妇、三个儿子及其媳妇,作为新一代人类的种子保存下来。大家想想,如果当时的诺亚也像今天不信神的人一样,把上帝的话当做无稽之谈的话,会有今天西方的白人世界吗?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