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恐惧和孤独在中国无所不在

【新唐人2012年10月19日讯】(新唐人记者蓝铭浩综合报导)杰勒德•莱莫斯是原重庆工商大学的客座教授,曾经受中共政府民政部门之托,调查中国民众的恐惧和梦想,以帮助当局更好地掌握社会动乱的风险。日前,他在英国BBC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写了他在经过重庆当地调研后的深刻感受——恐惧和孤独在中国无所不在、无人能免。

杰勒德在2008年访问北京一个广场社区时曾看到一个他觉得不寻常而又寻常的场面。就是一个老人在公共广场倒悬着——脚穿传统的布鞋,腿搭在双杠上,身体倒悬。

他认为,从表面上看,这在中国的公共场所是一种不寻常的举动,但是他观察到,人们匆匆走过时都对这个老人的特殊举动似乎熟视无睹。他分析,按照中国社区习惯,这种公共广场就像这个社区的客厅一样。虽然周围大多数人都是邻居或朋友,但是对于邻居的不寻常举动通常并不搭理,因此不大惊小怪成了社区生活的一个方面。

杰勒德写道,对于中国许多老百姓来说,经济变革带来了新的体验,那就是孤独。在他工作过的重庆和北京,孤独就像污染一样四处蔓延。

具体来说,将在11月份上任的中共新一届领导人,将不仅要面对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地区利益争端引起的政策难题,而且还要面对中国缺乏社会保障制度,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后果,以及民工进城和进工厂带来的问题。

作者留意到,自90年代起,靠近城市的农民土地被征用转卖进行开发,建造高层住宅楼,对这些农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曾经有一名重庆的农民对作者透露了自己的担心。他的日常生活由于农地被征用,而被迫改变,但自己仍然希望能够再拥有自己的土地,再过农民的生活,现在却连生活的地方都没有了。

杰勒德了解到,由于强制拆迁,许多固定的长期居民被迫从他们的居所中搬走。作为交换,他们只得到小型公寓和极少的资金补偿。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新居或者没有公共空间,或者没有活力。对于那些农民出身的居民来说,就业前景暗淡或者根本不存在。他们除了每天待在家中,看电视或者玩股票,就无所事事。

而对于成千上百万的流动人口,孤独感更是难以抹去。这些人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去东部沿海的工厂工作,并且在那里过着一种流动和受限制、监督的集体生活,并长时间做着重复性的工作。

杰勒德发现,这些年轻人工作繁重,并面临着养家的巨大压力。就算他们失业,也通常不能回家,因为他们不能面对失业回家,无力养家的“耻辱”。而有一些绝望的女青年则被迫进入卖淫业,以达到她们继续往家里汇钱目的。也有一些工厂的员工自杀率很高,工厂主甚至不得不在高楼上架起安全网,防止跳楼事件发生。

另外,在农民工的家乡,“工厂女工”的父母孤独留守,而许多村庄都没有年轻人。这些年老的父母不可能得到儿女的照顾,中国尊老的儒家传统自然也不能够延续。

杰勒德认为,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也使儿童变得很孤独。因为他们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伴侣,而且要承担起父母和祖父祖母的所有期望和压力。

他引述了一名11岁的儿童的话说:“我担心将来,我不会成为好学生,我会让父母失望。我希望能够进大学,为自己的家乡作出贡献。”

文章最后总结,中国的儒家价值传统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孤独隔绝和贫穷的老人、失去土地变成市民,但却无法安居乐业的农民、受盘剥的工厂工人,以及努力应付巨大学习压力和家长过高期望的学童。这种挥之不去、不可逆转的孤独,加上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可能会波及中国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