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曲欣赏】《平沙落雁》(音画)

【新唐人2012年12月2日讯】【编者的话】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她那独特的民族记忆渗透在许多优秀的乐曲中世代相传。【中国古典名曲欣赏】试图以“具体而微”的探索,希望与您一起去探寻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真正内涵。

【中国古典名曲欣赏】《平沙落雁》

http://www.youtaker.com/

现在为您播放的是一首古琴曲《平沙落雁》。这首乐曲也可以称为《平沙》。它的作者据传是唐朝诗人陈子昂,也有说是宋代的毛敏仲,或明代的朱权等人,众说不一。然而不管作者是谁,这首乐曲一经问世,就得到了琴家们的喜爱,继而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了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逐渐丰富了这首乐曲。

对于《平沙落雁》这首乐曲的曲情理解,也有不少表达方面。有“盖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也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鹄鸿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更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这首乐曲的意境高远,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颇为大气。

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等,甚至在物件的选择上,是非常讲究的。有所谓“六忌、 七不弹”之说。“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象气候,“七不弹”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 及不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古人对于音乐的看法与现代人有很大的差别,现代人听音乐的目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娱乐。其实古人一直把音乐作为节制人欲的方式。《史记》中说人的天性是好静的,感知外物以后就会影响人的情感,并按照自己的心智产生好恶之情,如果不加以节制的话,人就会被无穷无尽的外部诱惑和内心好恶同化而做出许多坏事,所以先王制做礼乐来节制人。

另外,古人藉由古琴艺术体现出人世间的优美、崇高与睿智,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与“天地相通”的境界;因此,古琴音乐比起其他中国乐器,更深入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那麽,经常聆听这样的音乐能够使人的心灵净化,品德高尚。

(新唐人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