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耕地活化 需注入新血

【新唐人2012年12月02日讯】 休耕地活化政策专题2之2

(中央社记者杨淑闵台北2日电)休耕地活化政策同步期望引进年轻新农,苏建钧等2位第二代7年级返乡新农,皆肯定自我价值;农委会明年将培植100位。

中山大学材料光电系毕业,74年次的苏建钧,身为农家第二代子弟,他55岁的父亲苏宗哲,5年前号召他回家务农,一反平常农家人对农业渐趋没落的刻板印象,苏宗哲认为年轻人最有本钱,一般人认为种田“没路用”,但他认为年轻人投入很有用。

就连苏建钧的姑姑都说,虽然他念光电,但是科技业已走入微利年代,他(苏建钧)5年前回来是对的。

有着这样自信,看好农业前景的家族环境,苏建钧自然也是个阳光男孩,不仅已从农5年、制做简报投影说明农业的可期待性,他将家族代耕事业晋级成专业的农业经营事业。

苏建钧说,他手上现在已有85公顷农地,来自100多到200位农民的信任,租地予他。俨然已是新生代大佃农典范的他说,若以平均每公顷租地计算,未租地予他的农民,原本休耕的一年净收入为6万元,现在租给他的一年租金收入是7万多、8万元。

但是一开始要扩展耕地面积的农地租赁取得并不容易,他说,“真的是挨家挨户去拜托,最后克服的关键是请已租地予他的农地主出面现身说法,才终于取信于新的农地主也租地给他”,让他拓展专业农业经营的梦想。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新知、新作法与活力,苏建钧用新方法从农。

陈滢净虽是女生,身为大佃农陈(峰)昇的宝贝女儿,她开始是亲情的呼唤返乡,但才花半年,原本念澎湖科技大学食品加工科毕业的她,就学会驾驶父亲所购各式机械耕作所用的曳引机。

谁说女生不善机械操作、不适合继承农业,一片父系社会氛围浓郁的台南农业环境理,因为新作为,小女生也成了大佃农。

陈滢净笑说,“我是不喜欢种田,但我喜欢开曳引机,会开曳引机后,竟也自然就会开手排车了,现在还负责10公顷农田耕作。”

女儿总是比较心系渐渐年老的双亲。她说,以他父亲手上210公顷农地机械化耕作的当下,她除能自理10公顷谋生,也能陪伴父亲了;对比过去在外念书,父女无话可说,现在他们很能聊了,父亲也显得开朗。话说至此,她眼眶泛红。

乐见休耕地活化政策前,就有新农返乡务农的成功案例。

农业委员会主委陈保基说,明年农委会将从农民学院举办青年回农企划案竞赛,从中选出100位有意务农的年轻人,接着展开两阶段的2年培训作业。

首先是安排这100位新农到农业改良场等农委会附设单位上课,传授农业耕作到生产行销等专业知识。

接着,还要帮助年轻人真的到田里展开耕作,最后依据他们所学、所为,评选出10位表现杰出的人,颁发新台币20万到30万元左右的奖金,鼓励他们往后投入农业发展;让台湾农业晚起步的世代交替与现代化进程,透过年轻人的活力与创意,加速展开。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