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二十四节气:清明

【新唐人2013年4月4日讯】清明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节总是在西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

清明所属三候(一候为五天)为“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祭祖扫墓的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在古代,清明还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清明节流行的扫墓,其实也是古代寒食节的内容。寒食节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宋代之后,寒食扫墓的风俗渐渐转移到清明之中,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踏青、射柳、打秋千、蹴鞠等。据记载,辽代民俗中最重视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清明不但是一个农时节气,同时也是一个风俗节日。正如“清明”的字面意义一样:时至清明,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2013年清明时间是04月04日 23:02:27 农历二月二十四星期四

新唐人首发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