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延安日记(235)

【新唐人2013年8月18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5年8月27日

中共中央主席接受了蒋介石的第三次邀请。重庆早已接到通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将军,今天乘一架空军飞机抵达延安。国民政府首席代表张治中将军,与赫尔利同机到达。

赫尔利将军看上去有点疲倦,虽然在与毛泽东会见的过程中,他还像平常那样自然和愉快。他和毛作了一次长谈。但就我所知,这是在互相试探对方的看法。赫尔利没有说什么肯定的话,只是表示,希望能看到毛泽东和蒋介石最终能坐在一张桌子旁边来解决争端。

客人们在宴会上限于一般交谈。对赫尔利来说,国共之间达成协议,也是他个人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与其全部政治生活前途有关的问题。在这方面他犯过大错误,现在的形势给了他恢复名誉的机会。

延安想尽方法,希望摸清,蒋介石的政治锦囊中为这次重庆谈判,装了些什么妙计。但毫无结果。客人们说,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延安电台列举了中共的要求,并说如不能满足这些要求,达成协议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再度要求证实,苏联政府是否准备保障他在重庆的人身安全。他要求,如果他的安全受到威胁,他就到重庆苏联军事代表团驻地去避难。我明确对他说,他的人身安全是有保证的,同时让他放心,必要时可以到苏联军事代表团去避难。可是,所有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因为蒋介石还不敢侵犯他的生命。这是莫斯科可以坚决担保的。

中共中央主席将由周恩来和王若飞陪同,于明日乘机飞渝谈判。

赫尔利在重庆机场发表讲话说:

“我得到蒋介石的同意,应毛泽东的个人邀请,即将前往延安。我当和毛泽东及其一行一起返回重庆。我很高兴。一年来我们一直劝告中央政府,要避免分裂和内战。谈判的范围很广泛,但是,双方领导人是能达成协议的,这就带来了良好的希望。”(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