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档案】中美合作所是如何变成“杀人魔窟”的

【新唐人2013年8月18日讯】【导读】读过小说《红岩》,看过电影《烈火中永生》等文艺作品的人,对中美合作所不会陌生,那阴森的环境,狰狞的刑具,令人毛骨悚然。在人们头脑中它就是杀人魔窟的代名词,恶名昭著。然而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是编造出来的谎言。

中美合作所的由来

中美合作所全称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于1943年4月15日,直接隶属于中美两国最高军事统帅部,总部设在重庆西北郊歌乐山下的杨家山。军统领导人戴笠、美国海军中校梅乐斯(1943年7月美国陆军方面改派魏今生为代表)分任正副主任。参谋长中方两人,为郑介民和李崇诗,美方为贝利美。

在合作所里,美国帮助中国抗战培训出了大批精兵良将。据不完全统计,从1943年至1945年8月,中美合作所各训练班,共训练单位22个,完成训练之作战部队49180人,各种干部1320人,毕业学员50500人。这些“特种作战部队”经训练后改编为别动军8个纵队、忠救军3个纵队,湘鄂赣边区行动总队、铁道破坏队、水上破坏队、教导营(多半由受训学生编成)若干等敌后抗战队伍。中美合作所为中国的抗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仅1944年6月-1945年6月,中美合作所指挥的部队击毙2.3万名日军、击伤9000名,俘虏300名,摧毁209座桥梁、84辆机车、141艘船舰、97个日军军需库。

只是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中美合作所”这个战时跨国军事情报合作机构竟成了广为人们熟知的“美蒋罪行”的代名词,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也曾一度命名为“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长篇小说《红岩》和由此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等文艺作品,更是将其描述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魔窟

以当时最为轰动最为畅销的长篇小说《红岩》为例,写到共产党员刘思扬第二次被捕时,就描写了押送他的汽车经过“中美合作所警卫森严的大门”驶进白公馆集中营进行登记时,他看到登记簿上有中美合作所的英文缩写等细节。小说中写到渣滓洞监狱政治犯组织绝食斗争和1949年新年联欢会时,还特地描写了监狱看守长给美国“特别顾问”打电话请示报告的细节。

其实,这些文艺作品都是很不严谨的。 “中美合作所”的招牌早在这个剧情发生的四年前即1945年8月就已被摘掉了。实事求是地说,中美合作所除了恰巧与这两个监狱处在同一位置,以及监狱里所使用的刻有中美合作所字样和有USA标志的办公家具、桌椅板凳床,以及特工使用的手铐、枪支等都是中美合作所遗留下来的外,中美合作所与这两处监狱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小说《红岩》中那个“中美合作所”纯属子虚乌有,因为到抗日战争结束,以抗日为己任的“中美合作所”早已完成历史使命解散了(可查阅民国史志)。《红岩》之所以这样塑造,完全是为了迎合韩战中儿子被美机炸死的毛泽东等人的反美情结,也是作者对毛泽东等仇美者的精神贿赂。

小说《红岩》与电影《在烈火中永生》曾经让革命的热血在我青春的身体里沸腾!现在,内心只有被欺骗的痛苦!

原题目:被欺骗的痛苦!中美合作所如何变成“杀人魔窟”(有删节)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