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富人越富 中低阶层渐没落

【新唐人2013年11月25日讯】加拿大环球邮报《财富悖论》系列文章表示,加拿大中产阶层和富人阶层差距日益拉大,影响了加拿大长久以来秉持的“人人机会平等”的珍贵价值,也影响了加拿大城市、学校、社会活动、甚至国民体育运动等各个领域的构成和未来趋势。

近年来,多数加人收入没怎么见涨,少数富裕阶层除外。数据分析显示,过去30年来,富人年收入翻了2倍多,但中产阶层收入变化不大。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高过程中,富人是受益最大群体,加美2国情况均如此。

在此过程中,全球化是最主要推动力。仅占1%的富人阶层在知识经型经济中,专业技能需求大大增长。与之相比,低收入阶层则面临经济外包和科技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

富人大步领跑收入

诚然,通常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和努力工作,人人都可以跻身1%的富人阶层,但真要实现向上流动,并非易事。现在人们一旦跻身1%的富人阶层,比过去更不容易挪窝。近年来,美国高管级别收入一路飙升。为吸引和留驻人力,加拿大和其他国家也是步步紧跟。

高技能人才,如科学家和专业工程师,通常需求也更大,尤其像卡尔加里等这样技能紧俏的城市更是如此,因此造成专业和高技能人才收入日益高出平均工资水平,而中低技能领域人才需求则日益消减,因此造成劳工市场2级分化严重。

经合组织(OECD)指出,除此之外,工会组织的削弱,也导致更多收入不平等。另外,自1980年代以来,政府下调边际税率,也使得加拿大税收福利制度的平衡杠杆作用比过去几十年大大下降。

研究收入趋势长达25年的麦卡马斯特大学经济学教授维尔(Michael Veall)表示,收入越高的人群,收益越大。自1986年以来,1%的富人精英阶层收入飙升80%,其中0.1%和0.01%的超级富人阶层收入更是分别飙升138%和169%。与之相比,90%的中低收入阶层收入仅增长19%。

企业高管收入年年飙升

自1990年代起,政府新规要求公布高管收入,导致各企业和机构竞相开高价抢夺人才,加上许多企业以公司股份和期权作为高管薪酬结构之一,导致高管级人才收入飙幅最大。

数据还显示,高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金融和管理领域。自2001年以来,国内100强企业CEO中位数收入几乎翻了3倍,从149万翻至410万,这其中还不包括股票期权和养老金累计等。

渥太华大学经济师兼加拿大研究主席渥尔夫森(Michael Wolfson)表示,随着各个领域日益全球化,各领域市场日益膨胀,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企业高管受益最大,而在10-20年前,市场更多局限于当地。

他说,一直以来,由于社会福利保险体系更牢固,加拿大在收入方面被视为比美国更平等。但在全球化竞争条件下,尤其在高收入分配中,面临美国激烈的竞争压力,收入平等化就无法继续支撑下去。

当然,高收入群体也不完全是高管和明星。年入20.14万,才能跻身1%精英富人阶层,这一群体中还有医生、牙医、律师、兽医、地产经纪、建筑师和工程师。

知识型经济意味着,这些工作比过去更值钱。以工程师为例,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这一群体过去25年内收入扣除通胀因素后增长35%,其中亚省专业工程师仅过去5年基本工资中位数就增长18%。

经济衰退对富人影响不大

经济衰退过程中,高收入群体由于投资收入大大缩水,遭受打击最重,但富人阶层似乎受影响不大。皇银数据显示,经济衰退后,年收入百万的百万富豪数量有所下降,但最新报税数据,这一群体数量又回升趋势,去年,投资财富100万以上高净值人数上升至历史水平。

统计局数据还显示,投资财富增长,也促使富人收入进一步增长。2010年,10%的高收入人群挣得收益占所报投资收入的57%。过去5年来,尽管全球各国股市有些动荡,但多伦多证交所综合指数仍比2009年低谷水平上升77%。

富人应关注收入不平等

数据显示,如今富人阶层流动性比过去更小,如2010年52.7%的1%精英富人阶层早在5年前就已经跻身这一阶层,高于1987年的43.9%的比例。阶层流动性下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和动力。

渥太华主管阿罗德(John Arnold)表示,高收入群体应关注收入不平等问题,因为收入不平等决定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的结构和走向。收入差距拉大,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滋生仇恨和犯罪。目前,收入不平等和相关社会不平等等问题,正是影响国内社会的潜在问题之一。

数据还显示,2010年1%的富人阶层总计25.473万人,其中79%为男性,21%为女性,83%为已婚或有同居伴侣人士,年龄中位数51岁,67%拥有本科学位,88%为管理、医疗、商业和金融、教育、法律等5大领域人士。

新唐人记者石缘综合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