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咚:中国防空识别区为何成了国际笑话?

【新唐人2013年12月6日讯】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根据中国政府关于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声明,将东海防空识别区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天下。公告共分六条规定,对国际航空器飞越防空识别区,提出了四项识别方式。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各国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应当向中国有关部门通报飞行计划,配合中方管理举措,否则中国将采取紧急的军事反应。

中国的这项国防新规,立即招致此规定所涉及的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亚太关键国家罕见一致、高调的批评。它们分别表态不承认中国的这项政策。美国对中方做法表示“严重关切”,认为中方的单方面决定,会影响区内稳定,增加误解及误算的风险,导致亚太区紧张升级,并影响美国及盟友的利益,会就此跟区内盟友紧密协调,并不会改变在区域的军事行动。欧盟也对事态表示关注,以避免地区局势紧张为由,要求中日双方在防空识别区问题上降低调门。

紧接着,针对中国防空识别区新政策的外交和军事反应进一步升级。美国、韩国、日本战机于26日和28日,先后通过中方划定的防空识别区,且未向中方通报,但中国军方的对策,仅限于“全程监视”和“及时识别”而已。

很显然,美韩日战机未经通报进入中国确定的防空识别区,意在试探中国的战略意图和底线,凸显其无视中方决定的姿态,并通过共同行动,将中国的国防新规变成毫无实际军事意义的“一纸空文”。

它们的目的可以说是圆满达到了。一般来说,所谓的“全程监视”和“及时识别”,是在外国航空器遵照中方规定,向中方提供防空识别方式情况下的常规性举措,而不是在有关国家违反中国防空识别区政策后,所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

换言之,虽然外交部发言人极力否认,但中国防空识别区政策,对地缘政治强国来说,已经完全失效,成了名符其实的“纸老虎”。

中国公开防空识别区国防政策,是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10天后,所宣布实施的首个重大战略举措。

但中国军方对违反防空识别区政策的国家的态度和行为表明,在此国防新规正式公诸于众之前,中方并未预估到其可能后果,并提出万全方案,以致在有关国家有意“挑战”中国防空识别区政策底线后,进退失据,战略上的软肋完全暴露。由此也显示出中国国家安全政策的不成熟和决策咨询体制的落后。

尽管在国防政策上闹了个国际笑话,中国的国防和外交发言人们却不顾战略上已破绽百出的事实,依旧靠如簧巧舌,自我强辩,试图在口水战中占得上风。他们也许没想到,内政失误可以通过封锁消息和舆论宣传,消弭影响,蒙蔽不明真相的民众,然而国际舆论场却不是中国的宣传机器所能左右的,中国战略上“外强中干”的本质,在这场围绕防空识别区的较量中,早已在国际社会毕现无疑,除了徒劳地为当国者们找回些许颜面、满足民族主义者的虚荣心以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国家安全和外交战略的制订与实施,是一门科学的“技术”,同时也是需要灵活驾驭的“艺术”。它们是对“体”、“道”、“势”、“气”进行综合考量和平衡后,所能提出的最不坏、可行度高、具有具体目标指向的结论和据此制订的政策措施。

“体”在国家安全和外交战略制定与实施中,居于首要和核心地位。所谓“体”,是指国家实力、本钱,是指国家和人民利益,是指在国家实力支撑基础上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能力与利益指标。

“道”是国家安全和外交战略制定与实施应遵循的原则、价值目标和国际通行秩序。它包括理念、道义、规则等具体意涵。

“势”则是国家安全和外交战略制定与实施必须评估的客观环境和趋势。它是条件性因素,是国家战略与实施的重要参照物,也使其始终处在动荡不居之中。

“气”是指在国家安全和外交战略制定与实施中起到诱导、触发作用的偶在性、突发性或者随机性的因素、现象及国家或者决策者的某种状态。比如突然发生的边境冲突、领导人的个人风格和气质等。

国家和人民利益应当区别于政权利益,国家和人民利益是永恒的,而政权利益是短暂的。有些执政者为了维护政权,会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幌子,不断挑动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对外展示强硬,达到凝聚民心,转移视线的目的。国家具有何种能力,决定了制定什么样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战略。比如一些小国,只能制定外交中立政策,而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必须考虑战略上兼顾利益诉求和和平环境的平衡。从国家实力来说,中国还没有本钱挑战美国作为全球首要大国的现实;从国家利益来说,中国没有必要让民族主义干扰中国的外交政策,到处树敌。

和平与睦邻是中国外交政策中提得最多的关键字,这就是中国外交政策所遵循的理念。履行国际责任则是一个国家战略上的道义体现,比如中国在最近菲律宾灾难事故中捐助风波,就表现了中国对国际道义理解得还不透彻,容易受国家情绪的误导。在现存国际秩序中,美国主导国际规则的制订和实施,包括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发挥关键领导作用,是一个既定事实。超越这个事实,无视美国在东亚安全均势上的仲裁和平衡作用,盲目突破现状,又缺乏实力支持,可以说很不明智。

而中国面临的总体的“势”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和政治上的不确定性的长期存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防范不会停息,这就决定了中国须在国家安全和外交战略特别是周边安全和外交战略制定中谨慎从事,充分考虑周边国家的心理,照顾其情绪,为自己赢得更多信任,无端改变既有状态,战略上变得冲动,除了让执政者们的“大国存在感”更强以外,没有任何好处。

“气”可能在近期中国安全和外交战略变化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韬光养晦战略在中国执行了数十年之久,却在一年来从潜在到显在发生了深刻转型。这既是必然的,说明中国的安全和外交利益扩展了,也是偶然的,不是谁都敢于将中国架在国际关系这个火炉上烤的。

对“体”、“道”、“势”、“气”四大要素的某些“误判”以及它们的内部和相互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了中国在未做好战略上的准备的情况下,盲目出手,引发国际强烈反弹和反制,并“前倨后恭”,节节败退,搞得既没面子,又失了里子,这盘“很大的棋”可谓没有下好!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