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显示中国八成民众认同正繁体字乃中华文化精髓

【新唐人2014年1月4日讯】(新唐人记者唐迪综合报导)近日马英九出席台北市政府“汉字文化节”活动时,提出了“正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的说法。大陆《新浪网》就此展开了网路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八成的大陆民众认同这一观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共强制推行的简体字,不仅缺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而且成为了斩断国人对中华5千年灿烂文化传承血脉的元凶。

八成大陆民众认同正繁体字乃中华文化精髓

“马英九称繁体字(台称正体字)是中华文化精髓,你怎么看?”《新浪网》的调查结果显示,截止1月2日,已有超过3.1万人参与投票,其中79.4%的民众认同这一说法;持“反对”和“无所谓”观点的投票者分别为10.8%和9.8%。

此前,马英九在2014年元旦出席台北市政府“汉字文化节”活动时强调,提倡正体汉字不仅具有重要文化意义,更有艺术价值,与政治立场无关。

马英九说,尽管现在全球约4000万人使用正体汉字的华人,相较使用简体字的华人少,但“正体汉字毕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他呼吁台湾人千万不要为了招揽大陆观光客,而在招牌或文宣上用简体字,而是要让大陆客人“体会正体汉字之美”。

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内涵的汉字(繁体字,也称正体字)在台湾沿用至今。

汉字是当今世界文字中具最有思想文化内涵的一种文字,它具有“形、音、义”特点,有其独特的文化性格,有着很严格的道德规范。

《新纪元周刊》刊登的《中国的汉字文化》一文,对比分析了正体字与简体字所体现出的完全不同的内涵。

文章举例说,比如“仁”是两个人互助互爱,所以说“仁者爱人”;爱人要有真心,所以繁体字的爱里边有“心”字;“信”为人言,是说人说话要讲信用,不能言过其实;“进”表示的是人们走向美好的愿望,所以,写作“进”,表示走向“佳境”,而简化了的“进”是走入“井”中,意味着走入困境。

再比如,古人说,“君子不党。”因为古人认为结党不是好事,所以“党”字的写法是“党”,尚黑,不光明正大。凡和党有关联的词语几乎全带有贬义,如结党营私、朋党、党徒、死党等。

中共系统地摧毁中华文化的传承 企图把中华儿女都变成“马列子孙”

汉字发源于中国大陆,但中共建政以后,却在中国大陆强制推行所谓“简体字”废除正体字,造成了汉字体系的混乱,引起学术界和热爱中华文化的广大民众的反对,发生了多次汉字的繁简体争论。但是,中共当权者用政治强权压制了反对的声音。1957年中共展开“反右斗争”时,很多知识分子因为曾对汉字简化及汉字拼音化方案提出异议而遭到迫害,中国大陆上对汉字简化的质疑自此被窒息。

《新唐人》网站【私密档案】栏目,曾发表了作者明原所撰写的《中共为何要强制推行简体字》一文,揭示了中共妄图用马列文化取代中华文化的险恶用心。

文章写道:“中共在中国大陆强制推行简体字,封锁正体字的结果,使广大人民不认识正体字,中国人不知道中华文化是什么的畸形状态。中共是以马列主义为教旨的政党,宣称与一切旧传统做彻底的决裂,以实行共产党专制为目的。中共把以前的文化都看作封建旧文化,把中华文化看成是阻碍其实行共产主义幻想的绊脚石,必须彻底消灭而后快。要用马列赤色文化取代中华文化,必先消灭汉字,于是‘文字改革’就最先提上了日程。中共有计划地先从破坏正体汉字着手,将其简化变形,使人民不能再学习传统文化,割断人民与中华历史的历史联系,以便利灌输马列主义。”

五十年代初,中共国务院先后公布两批简化字,在全国推行,把相应汉字称作“繁体字”,强令废除,剥夺大陆人民使用正体字的自由和权力。

文章表示,因为中共设计简化字并非为了发展完善传统汉字,只是最终消灭汉字的过渡措施,所以要求笔划越简单越好,不管汉字结构原则,更不顾及传统汉字系统的完整性,给教学、印刷和出版各方面都造成极大混乱和困难。

更严重的是,推行简化字,只是中共消灭中华文化总计划的一部分。中共接着便在教育界开展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在教学中删除古典文学,把中华历代先贤的著作统统丢入垃圾桶,学生只能学习中共钦定的马列毛教条及御用文人炮制的图解党政策的宣传品,以致大陆青少年只知马列毛语录,却不知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何物。

中国人不认识正体字,看不懂49年以前的出版物,更不能阅读古籍经典了,国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路被堵塞,中华儿女就只能变成“马列子孙”了。

文章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字,必须保持稳定,才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正体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音义本已定型,历代只是做少量增删,使其更为完善。而正体字使中华文化得以代代相传,长盛不衰,走向世界。

文章写道:“历史证明,传统汉字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它既能正确表达古汉语,也能与时俱进,组成新字新词, 正确表达新事物,适用于现代。实践证明,汉语和汉字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自我完善功能,在现代世界发展中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必能发展弘扬,对人类文明进步发挥更大影响。”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