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共建筑的大门为何向外开?

【新唐人2014年2月22日讯】到美国访问或居住的人,不知有没有注意到,几乎所有公共建筑物的大门都是向外开的,包括办公楼、商厦、机场、旅馆、学校、图书馆、餐馆等;而在旋转门或电动门的边上,至少有一个向外开的手推门。许多年前我刚到美国时,对建筑物的门向外开还觉得很不习惯,直到现在,在美国居住了这么多年,偶尔出大楼时,还会下意识地向内拉门而不是向外推门。

原本美国公共场所的大门也与民居的大门一样,基本上是向内开的,但经历了几次惨痛的失火教训后,各地政府先后制定法规,规定公共场所的门一定要向外开,保证民众在逃生时,容易向外推门而出,不会因为向内拉门受阻而导致拥堵。大门向外开与向内开只是一念之差,但却有惊人的不同效果,在安全保护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说,这是花钱最少但效果最好的公共安全措施。

在公共安全措施改善方面,美国历史上两大火灾起了重大教训作用:纽约市三角地纺织厂(Triangle Shirtwaist Factory )大火以及波士顿椰树林夜总会(Cocoanut Grove)大火,前者发生在1911年3月25日,共有146名工人在火灾中丧生,后者发生在1942年11月28日,造成492人死亡。

纽约市三角地纺织厂大火在纽约市历史上是仅次于九一一浩劫的一场悲剧,而这场悲剧的产生,却对劳工权利、生产安全标准、生活待遇以及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改善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罗斯福政府时期的劳工部长珀金斯女士(Francis Perkins)曾称“这一天是新政的开始”(the day the New Deal began)。纽约市三角地纺织厂大火导致146人死亡,主要原因除了火势凶猛外,就是管理层为了防止工人上班时间开小差以及偷走东西,同时为了防止工会成员进入厂区,将通往楼道以及紧急救生通道的门紧锁,使得工人们不能开门外逃。火灾发生后,全美立法、行政、司法、工会、社团等纷纷行动,对悲剧展开大规模调查,工会更是一马当先,积极推动联邦以及州、市立法提高劳工安全生产标准,改善劳工福利待遇。

波士顿椰树林夜总会的大火发生在感恩节的周末,只容得下460人的夜总会,涌入了上千人,晚上10点多以后,当火灾发生时,惊慌失措的人群涌向大门,而主要的进出口只有一座旋转门,许多人绊倒在门前,后面的人则不断地往外挤,结果门被堵死,数百人被活活烧死或死于吸入致命烟雾。大火造成492丧生,震惊全国。当时正处于二战期间,火灾取代战时消息,成为媒体的头条新闻。

事后马萨诸塞州和其他州先后颁布法律,禁止公共场所的大门向内开;同时要求在旋转门的两侧,必须至少有一个向外开的大门,以后自动门流行,这个法规也照样适用。此外,还规定指示出口的标识一定要醒目并有独立的电源,这样即使在断电及浓雾的情况下,也可以看见。

图文转载自《雾谷飞鸿》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