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反服贸学运让中共踢到铁板

【新唐人2014年3月31日讯】香港明报昨天(30日)刊载对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吴介民先生的专访文章。吴介民指出,从某个程度上讲,反服贸是从香港学到的教训从而做出的反抗。北京这次踢到铁板,说明不是通过国共平台就能为所欲为。

吴介民对明报说,要理解《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和服贸,时间需追溯到2005年3月,中国当时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十条条文均针对台独,其中列明当“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等三种情况下,中国将会采取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而一个月后,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率团访问中国。一年后,连战到北京参加国共经贸论坛,除政界外,还有不少台湾商界重量级人物随行,“国共第三次合作”不胫而走。

吴介民把在国共合作下获得特殊利益的台湾权贵和家族叫作“跨海峡政商联盟”,其中典型例子包括蔡衍明的旺旺、郭台铭的鸿海、王雪红的宏达电,及连战家族、江丙坤家族等。它们总部在台湾,生产线在大陆,市场遍布全世界。它们是台资、也是中资,穿梭两岸,左右逢源。台商在大陆得到地方政府在税务、土地、环保政策等方面的便利。让利的另一面是控制:昨天可以给你减税,今天便可告你逃税;今天让你通过环保检查,明天勒令你停产。

台资一踏入大陆便难以回头,这跟北京的政治意图有关。台湾的金融业合起来,还比不上中国工商银行,当台湾金融业被大陆吞进去,那台商可能借不到钱,你若不听话就会被掐住。

吴介民以奇美事件为例。90年代末进入大陆,在江苏镇江设厂的奇美是台湾老牌厂商,老董事长许文龙为台湾大资本家。2004年大陆地方政府以环保为由禁止奇美取道长江运送化学品,令奇美一度考虑关厂。

中共官方喉舌《人民日报》在2004年曾刊文“不欢迎在大陆赚钱,又支持台独”,点名许文龙有台独倾向。许文龙的退休感言曾写道,敢到大陆投资,就是不搞台独,所以奇美在大陆的发展就会更加兴旺。2012年台湾总统大选前,有财团轮流出来挺九二共识,其中之一的便是奇美的新董事长。

经济和政治从来紧扣,中共正是利用这些政商关系来左右台湾内政,“以商围政”的“白蚁效应”侵蚀台湾民主根基。

吴介民认为,服贸的经济效益并未必如想像般,大陆对台企开放有各种限制而且不对等。台资进入大陆,不是要跟陆资合资,就是要限制台商出资比率,或把经营范围限制在福建。而中资进入台湾反而大多可以独资、合资及合伙等。从印刷业来看,服贸将吸引国营背景、财力雄厚的中资企业来台,以低价竞争冲击台湾中下游产业链,长久来看,或可掌握台湾一定程度的文化主导权。

另外,即使“中共让利说”成立,从中受惠的也仅是金融、电讯等行业的大资本家,一般百姓很难分得一杯羹。

吴介民指出,香港和台湾同时活在专制大国的威权政治与版图扩张的的阴影下,如同一对“亚细亚的孤儿”,更应该加强交流反抗经验。考察香港,台湾就明白为什么会有服贸协议,为什么会有旺旺中时。台湾跟香港公民社会学习,了解香港怎样反抗,哪些有力,哪些无力。从某个程度上讲,反服贸是从香港学到的教训从而做出的反抗。北京这次踢到铁板,说明不是通过国共平台就能为所欲为。跨国串连不得不做,也不能害怕做。中共就是要恐吓你,他愈不喜欢的事你愈做,他才怕你。

吴介民表示很佩服香港,反国教是一群高中生做到的,真的把国教挡下来。香港不需沮丧。台湾从香港学到很多。

他还说,过去台湾的运动,若没有学生、公民社会及自由派的媒体学者去反媒体巨兽,旺旺可能早就吃下有线电视网路。壹传媒也没有卖给红色商人。如果什么都不做,局面肯定完全不一样。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