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最头疼的事

【新唐人2014年4月11日讯】 (新唐人记者唐迪综合报导)4月10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举行开幕式,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主旨演讲,表明了中共当局当前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的态度。有舆论认为,李克强的这番表态的背后,是2008年中共当局台4万亿人民币的刺激计划后带来的严重后遗症的阴影至今仍笼罩着中国经济。也有经济学家分析称,四万亿的教训不在于是否推出刺激政策,而在于执行过程中忽视了中国经济固有的结构性弊端。

据大陆媒体报导,李克强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演讲时声称,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当前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中共)政府将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现时,中共决策层出台了4万亿人民币的刺激计划。这是一笔空前的巨款,相当于中共中央2007年全年财政收入的80%。同时是当年美国168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的3.5倍。

然而,这笔巨款发挥的“经济刺激”效果,在帮助中国经济暂时躲过“硬着陆”危机的同时,也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积聚、地方政府债务及连带的银行坏帐风险加大以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严重后遗症。

知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曾痛批四万亿刺激计划,虽然达到了刺激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目的,但是带来的问题也很严重,一味的供给主义与货币政策严重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造成了高污染、高耗能、以及产业过剩等弊端。而这些弊端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渗入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深处,导致中国经济直到今日仍必须投入很大精力来扭转其带来的结构性破坏。

经济学家:反思“四万亿”后遗症的根本症结

随着近期新一届执政者对宏观经济政策出现调整,稳增长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对中国是否会出现新一轮四万亿的担忧再次涌现。一时间很多人几乎是谈“刺激”而色变。

日前,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在博鳌论坛上发言说,“现在我们更多的想办法是要把当初4万亿造成长期的结构性破坏想办法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尽量给他扭转一些,到底最后是不是能够软着陆,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知道”。

那么,4万亿刺激计划后遗症的根本症结究竟在哪里呢?现任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2013年8月20日曾在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上发表博文,探讨了这个问题。

沈建光在博文中表示,要搞清楚4万亿刺激计划后遗症的根本症结所在,首先明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四万亿广受诟病到底是反周期宏观政策的逻辑错误,还是经济体系本身存在的缺陷或政策执行机制中存在某种弊端?因为这二者本质不同,其应对方式也大相径庭。

沈建光认为,四万亿的教训不在于是否推出刺激政策,而在于如何执行过程中忽视了中国经济固有的结构性弊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缺乏约束机制。一方面,地方政府一旦获得支持,便 “不花白不花”,致使号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最终超过10万亿;另一方面,“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体系导致地方官员为追求一时的高GDP,不顾一切上项目,全然忽略了对项目的盈利性与风险性的考虑。

第二,金融体系缺乏自主权。在中共当局给予的支持实体项目压力下,中国银行业在经济下滑阶段、缺少优质项目之时,取代大量财政功能“天量放贷”,结果是2010年10.7万亿的地方政府负债中,有80%来自银行贷款。

第三,缺乏必要的市场退出机制以及国有企业存在隐形的政府担保,也是银行忽视风险管理以及日后产能过剩企业能够大量存在的关键。实际上,当前大部分产能过剩企业都以国有企业为主,至今没有一例兼并重组案例,更无法谈及破产机制。

第四,产业政策存在大量弊端,导致产能过剩等诸多后遗症爆发。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