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愚:家庭教育

我理解“怪兽家长”。不管你如何不问世事,桃源隐居,有了孩子,家长们聚在一起,话题一展开,你就会感受到那一种油然而生的焦虑感和竞争压迫感,就算自己如何强调不把起跑缐当一回事,也会不断质疑自己是否应该为孩子安排点什么,使他不致在教育资源争夺战中成为牺牲品。我曽经听过一句话说“怪兽家长”过度保护自己的孩子,实际上是在保学位、保证书、保出路。我也开始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经济上较有能力的家长对国际学校趋之若鹜,并非那些国际学校有什么特别神奇的教育方法,反倒是很多家长把它们视为逃避本地教育恶性竞争的避风港。

话说回来,也许家长在孩子学术教育方面多少有一种无力感,总觉得被社会的大气候牵着鼻子走,这并不代表所有的教育都外判了给学校。起码教导孩子如何学做人,家长责无旁贷。两年前,香港教育学院曾经做过一项“港童礼貌调查”,不足两成学生认为应该有礼貌,超过一半的受访父母认为教育子女有礼,责任在学校。我不知道这个调查的真确性如何,不过不少家长确实有一种“外判”心态,认为孩子所有的教育都可以假手于人。殊不知道德教育最佳的课堂不在教室中,乃在生活中;最称职的老师不在学校,乃是父母;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说教,乃是在爱的关系中潜移默化。

生活无大事,教育无小事,平日父母的一行一举,待人接物,均为孩子生活的楷模。港人家中多有佣人,如何对待佣人便是生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课题。让我们看看两佰多年前清代的郑板桥是如何教导子女的。郑板桥“五十二岁始得一子”,自然爱惜有加。然而郑板桥强调爱子要爱得其所,虽是嬉戏玩耍之际,也务必要他培养出忠厚、富同情心的人格特质。郑板桥离家在外为官,写了一封信给家人讨论到如何教导孩子和佣人家的儿女相处。 郑板桥认为众生平等,佣人家的孩子都是父母所生,都值得疼爱,没有什么老爷下人之分,此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欺负他们。当自己的孩子有糖果饼干等食物时,应教晓他懂得与人分享,这样才能分享快乐。倘若只让孩子独享食物,令别家的孩子远远站着流囗水远观,却不能够吃上一口;别家的父母见了自己的孩子如此自然会怜惜他,可也无可奈何,只能呼唤他离去,那时作为父母的心情,岂不是非常痛苦吗!(“…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我们可以看到郑板桥的家庭教育强调着一种平等意识,但这种教育并非来自板着面孔说教,反倒是要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分享喜悦,爱惜别人,不欲别人承受痛苦不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推己及人”,从这里出发,孩子便懂得应该怎么做了。郑板桥强调“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近年来很多港孩被人批评自我中心,没有礼貌,也不顾别人的感受。每当我遇到这一类型的孩子,我从来不会质疑他的学校教育如何不济,倒会看看他的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来源:作者网志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