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雾霾何时最危险?清华教授深解析

【新唐人2014年12月1日讯】(新唐人记者唐迪综合报导)12月1日,联合国利马气候峰会开幕。此前,清华大学医学院举办了一个研讨会,对雾霾的成因、危害、治理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解析。其中,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田埂的发言,对中国雾霾做了深入浅出的解析。

据了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20次会议12月1日在秘鲁利马召开。这次利马会议将根据华沙会议的授权,围绕“细化协议要素”、“明确贡献信息”、“加强行动实施”三个核心议题展开磋商。

有报导称,目前围绕2020年后气候新协议的案文谈判已经密集展开。预计参与会议的各方围绕新协议的原则、方案设计、规则等问题的谈判将进入关键阶段。

而就在联合国利马气候大会召开前夕,据陆媒《工人日报》11月28日报导,今年10月17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牵头举办了一个有关雾霾的研讨会,与会者对雾霾的成因、危害、治理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解析。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同时指出,在大气污染物中,PM2.5的毒性和致癌指数位居首位,是一级致癌物。

田埂在发言中介绍说,化石燃料燃烧是中国PM2.5的重要来源。在全球致死的数字中,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疾病排在第8位,中国则排在第4位。事实表明,在雾霾天与霾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门诊病例显着增加,比如人们所说的“北京咳”之类。

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的环保局2011年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PM2.5成分中,40%~75%的重金属来自化石燃料燃烧,超过50%的黑碳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城市的一次排放中主要来源是燃煤、机动车等所用的化石燃料燃烧。

据报导,北京的雾霾天,有时一天空气污染物的增加浓度最高达到200-400ug/m3。按北京市区面积为16807.8*106平方米计算,污染带正常在0-500米高度内变化不大,而从500米到1600米直线下降,所以平均厚度可以为1000米。

2010年美国环保部发表的《颗粒物的综合科学研究》中表示,颗粒物浓度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呼吸道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不规则的心跳,非致命性心脏发作,某些癌症等。

田埂教授在发言中披露,污染物通常在清晨7点到8点间开始迅速增加,到10点开始进入线性增加期,而到傍晚时分开始下降,并于晚间回归较低的值。原因是白天在水汽和阳光的作用下,一次排放的污染物发生二次反应,从而快速积累,而人的活动也在白天达到高峰,排放物的增加和积累,促使污染在下午达到高峰,而晚间,由于光照的减少,二次反应降低,排放也因为人们的活动减少而降低,从而使得空气污染得到缓解。

田埂还特别提到,北京的雾霾曲线与普通的空气污染曲线不同,空气污染往往在晚间达到峰值,而白天则处于不断积累的过程中。田埂认为,这表明北京的空气污染有其特殊性,需要更详细的机制分析,才能最终解答北京雾霾的真正来源的问题。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