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地方债死结 债务祸首“正门”登场

【新唐人2015年05月20日讯】近来,中共国务院发布文件,要求允许地方政府使用融资平台公司举债,从而使得被外界称为地方债务罪魁祸首的融资平台公司,具有了所谓的政策保证。外界认为,中共在多次降息降准刺激经济,以及置换地方债不能发挥效果的情况下,不惜否定去年终结地方融资平台的政策,使备受诟病的地方融资平台,从“后门”走上“正门”,不过这一举动,可能导致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更加有恃无恐,地方债死结更难解开。

日前,中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央行、银监会《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的意见》,要求放松对地方政府融资的限制,允许地方政府使用政府支持融资平台公司举债。

这一文件宣称,是为了支持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新规定还说,如果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在偿还银行贷款方面遇到麻烦,应该就贷款合同进行重新协商和展期。

根据去年10月中共国务院出台的规定,地方融资平台从今年开始不得借入更多资金,所有举债都必须由地方政府亲自出面,并且必须在预算案中得到适当披露和体现。新文件的出现,等于否认了这一政策。

美国《华尔街日报》撰文说,融资平台公司正是这些年地方政府债务迅速增加的罪魁祸首,这样做,等于造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的“后门”再次打开。

台大经济系主任张清溪:“它本来就这样做了,现在只是讲出来而已,你不让它借钱的话,它就跟老百姓去课税,各种名目的费用乱课,乱课的话动乱会更快,现在让它借钱的话,还可以撑一阵子,它现在没有什么办法,它只能够过一天算一天。”

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地方官员,为了对付中共中央政府严格限制地方政府举债,而成立的信贷公司,这些公司可以代表地方政府借钱。

据估计,地方政府通过这种方式举债的总规模,在2012年已经到达4万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以来中国国内债务总量增幅的四分之一。

这些融资平台公司通常以“地方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面目出现。由于融资平台公司举债方便,加上以GDP论政绩的中共政策,这些年来,地方官员存在强烈的借债动力。在地方官员中,形成了“前人借钱、后人还债”的习惯,盲目举债造成的地方债务,已经成了中共的心头之痛。

3月份,中共允许地方政府发售新债券来取代老债券。为了推动债券销售,中共央行还允许商业银行用所购买的地方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品,从央行获得各种低息贷款,不过还是遭到冷遇。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在这份由中共财政部、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标有“特急”字样的文件中,列出的一系列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的措施,是中共最重要的经济救助计划之一,目的是为省市级政府偿还债务提供一定喘息空间。

不过,《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共目前的最新做法,短期可以为经济带来一定的帮助,但在中共寻求重振经济途径之际,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拖累。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杨斌:“前面的货币宽松政策,实际上对这个都不起作用,这等于进一步支撑货币宽松,可能是通胀一点都刺激不动了,但是它不宽松又不行了,它再放宽,它能不能控制得住,也可能是引鸩止渴。”

有大陆媒体指出,这次融资平台获得输血,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被进一步点燃,一旦地方政府开始扩张信用,债券发行的速度加快,宽货币将向宽信贷转变,自然对债券市场不利。

采访编辑/刘惠 后制/陈建铭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