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投资遇顽疾 李克强又大发脾气

【新唐人2015年06月12日讯】近两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去年1——11月份,中国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低于16%,成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中共把财政拨款派发出去,遭地方屡屡拖延无法落实,这让中共总理李克强大为恼火。

6月10日,李克强在中共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地方官员大发脾气:“一些地方钱拨下去了,再迟迟不开工,我们就要依法把那些趴在账上多年的财政拨款收回来,调到那些中央已经确定的重点项目上去,调给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去!”

李克强指出,现在有一些地方、部门的财政拨款长年趴在账上,但另一些地方,却有大量民生工程亟需资金。比如引水渠建设、仓容建设、农村电网和棚户区改造等等。

李克强还特别指出:“各级地方财政要严格控制代编预算,确需代编的事项要在当年6月30日之前下达,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

1月5日,《新浪财经》曾报导,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多项指标增速趋降,民间投资增速继续保持着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态势。去年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5.8%,增幅较2013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

1月15日《经济参考报》也曾报导,综合多方机构预测,去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预计很难超过16%,甚至可能低于1至11月的15.8%,创下2002以来13年新低。

报导称,受困于多种因素,2015年投资增长较去年进一步回落的概率偏大。

去年8月7日《经济参考报》报导,在中国经济整体下行的趋势下,中共推出一系列“稳增长”刺激措施,包括信贷宽松、加大中西部铁路、公路建设、棚户区改造等。

6月10日,中共财政部在中央授意之下,开始了第二批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两批加起来规模达到2万亿之巨!

但外界指出万亿巨额投资恶果难料。多维网分析认为,中共中央政府之所以如此“硬拼”,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在债务重压下,已经到达破产边缘,在房地产持续疲软、央行银根趋紧背景下,很多地方财政收入仅仅能够维持正常开支,恐怕连债务的利息都偿还不起。

据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上今年要到期的债务规模为18578亿,如果不进行债务置换,相当一批地方政府可能破产,那样一来,将会产生连锁效应,不仅引发房地产市场崩盘,还会牵连到银行坏账飙升,因此,中共只能出此下策,帮地方暂度难关。

2008年末中共就曾抛出4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导致一系列难以消化的经济和政治恶果,像通货膨胀、产能过剩、民营企业大批倒闭、贫富严重分化,以及道德崩溃、腐败横行、官民冲突层出不穷、百姓生存状况堪忧的严重政治与社会危机。

在这些恶果没有消化甚至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其所谓“稳增长”继续加大投资,数额更远超当时的4万亿,巨额投资所带来的恶果,更加难以预料。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