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中国政府的“钱袋保卫战”(上)

世界皆知中国政府在打一场“股市保卫战”,却只有少数经济界人士知道另一事实:从8月开始,保卫战的主战场已经转移至外汇市场。新兴的经济犯罪已经在“恶意做空”之外又增加一项“恶意套汇”;作战对手不是外部势力,而是与中共政府有着皮毛依附关系的权贵、官僚、商界富豪。

政府钱袋里的金币哗哗外流

中国政府在世界广受欢迎的原因是它拥有一只鼓鼓的钱袋,即外汇储备。虽然这些钱并非中国政府的资产,只是央行利用外汇管制这一制度,向在中国的外资、外贸企业,以及各种类别拥有外汇的机构、个人储户“借”来的。但因为可以长期低成本借用,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外国投资者,包括绝大多数中国人,已经将它看作中国政府的资产亦即“中国人民的财产”了。当年曾有人主张将外汇储备平分给全中国人民时,央行行长周小川只好出面说明真相:“外汇储备每一分都对应着央行负债”,只是大家不愿意相信。

如今这“借贷关系”出了点麻烦,因为“借方”的各路神仙对形势的判断不太乐观。自从6月中国政府强力“救市”以 来,他们发现执政者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不再按市场规律办事,便不约而同采取“集体行动”,涌至外汇市场兑换美元,开始“回收借款”。于是央行外汇储备这只钱袋的美元哗哗外流,非常迅速地瘪下去。

正常情况下,中国外汇成交量是每天100亿美元上下。2014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曾达到 3兆9,900亿美元,但一年不到,至今年7月底这笔外汇资产已萎缩至3兆6,900亿美元,减少了3千亿。今年8月11日之后,外汇市场成交量一直在每天300亿美元以上。8月下旬,有3天的纪录非常惊人:8月26日为489亿8,700万美元;8月27日为385亿美元;8月28日成交了512亿美元。

如果这种快速流出成为常态,央行将会面临外汇枯竭,再也释放不出货币流动性。接下来,需要资金量支撑的股市将面临资金断流、房市泡沫也将破裂。为了避免这一结局,中国央行不得不采用各种方式减缓资金流出。一边忙于向市场注入人民币,以保证市场流动性;另一边被迫用大量美元购买人民币,以保证人民币汇率。智囊们还得琢磨各种招数,以增加换汇的难度。

9月1日,中国央行宣布对外汇远期合约设定附加条件,增加投资者做空人民币的成本。新规定要求开展代客远期售汇的金融机构必须向央行缴纳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暂定为20%,冻结期为一年。该规定将于10月15日起生效。这规定实质上是让做空者用8:1的比率购买美元。

据媒体援引中资银行业高管消息,包括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在内的部分大型中资金融机构正在增强对企业客户大额汇兑交易的内部审查。同时,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以及执法部门正加大力度,打击通过非法手段帮助他人将资金汇往海外的代理机构。以上所有举措,意在防范金融风险。

“借方”患“反腐恐惧症”

中国政府控制外汇流出,自有一番逻辑。在中国政府眼中,这些借来的钱虽然属于“借方”各路神仙的小钱袋,但除了外资可说是外人,其余的“借方”,哪位不是与本政府打断骨头连着筋,靠着中国政府这棵大树才有今天?国企老总、民营企业家、还有那些贪官们,没有本政府睁只眼闭只眼放开一条道让你们搂钱,哪有你们的富贵?过去,本政府的钱袋充实,外汇市场上流走一点钱没啥,如今国家经济困难,你们就想脚底抹油溜号?没门!

但“借方”各路神仙也自有他们的逻辑。目前,中国经济形势越来越不乐观,反腐更让他们坐立不安。外资觉得投资中国已经无利可图,此时不撤资,更待何时?撤得从容一些的,有条不紊,该转的都转走了,就剩下一些机器与租来的厂房,择时宣布解散裁员。但这些外资从总量上来说,大概只占去年减少的3千亿美元的1/10,并非外汇储备减少的主要来源。

导致外汇储备剧减的,应该是那些与中国政府是“皮毛关系”的国企高管、贪官,以及民营企业家们。他们转移资产,乃因各有利害盘算。(待续)

文章来源:美国之音网站作者部落格

相关文章
评论